少将张枚新
——曾参加指挥使毛泽东走麦城的水口战役
少年张枚新
张枚新(1894~1953)广东合浦公馆(今广西合浦曲樟)六湖垌排上(堂排)客家人。
现曲樟堂排
六湖垌的张姓有两种来历。一是由浦北张黄六罗开基祖张金公的第四子(四房)杭富公后裔迁居六湖垌;二是于明朝弘治年间和六湖垌陈氏先祖陈念邦一起由广东吴川迁居六湖垌排上,张枚新属于这一支张氏,后1958年修建合浦水库,六湖垌水淹,由排上迁居现合浦县廉州镇堂排村委大园村等地居住。
少年的张枚新,读书虽少,但自小强悍聪明,读小学期间,数学特别好。1916年,张枚新小学毕业后,他父亲考虑家庭经济拮据,打算留他在家里经营小本生意,佐理家务。但张枚淅却力图投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晚清年间,社会矛盾日渐尖锐,鸦片战争之后,散兵游勇分布各地,使六湖垌和大廉垌成为各种军阀、会党、革命党及**争夺的兵源地。而六湖垌及大廉垌的客家人,他们大都只能占据比较贫瘠的山地,不能不为自己的生存而顽强拼搏,因而普遍存在勇悍好斗的性格,看到乱世到来,信奉富贵险中求,都纷纷投军当兵。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六湖垌的青年如陈铭枢、张国元等纷纷到省城广州投考军校或投军当兵。于是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张枚新也随着这种洪流来到广州,投考广东黄埔陆军测量学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传谕各省开办陆军测绘学堂,由督练公所参谋处主持其事。广东便也在巡抚衙门附近“后楼房”找得校址开办了一间广东黄埔陆军测量学堂。
或许当年,张枚新也曾与陈铭枢一样,想报考黄埔军校,可能由是数学好而体育差的原因,张枚新报考黄埔陆军测量学堂并顺利考上。在学校里,他爱好数学,各种算术题,像现在的奥数之类,都不在话下,老师曾说:张枚新做算术题,就是快。广东黄埔陆军测量学堂从1906年9月开办至1939年中结束,历时33年,养成不少人才,张枚新是其中之一。
早期军旅
广东黄埔陆军测量学堂毕业后,张枚新投身广东革命军,开始从事反抗清廷的革命活动。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随即对驻广东境内的各派军队进行整编,统一编制,于8月26日成立国民革命军第1、2、3、4、5军,粤军第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政治部主任麦朝枢,以第1旅扩编为第10师,师长陈铭枢。张枚新经过战功累积,此时任第四军第十师营长,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张枚新率本部人马随陈铭枢的第十师参加北伐。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用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全国编遣军队会议,“编遣”全国军队。规定各编遣区军队数量压缩到7个至9个师,每师1.1万人。张枚新任广东编遣区第一师二团副团长,团长,后升为独立第五旅副旅长。
1930年,张枚新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四师师长。1933年1月任湘赣边“围剿”军右路第四师师长,参加指挥使毛泽东走麦城的水口战役。 水口战役 1932年3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撤围赣州后,国民党军增强了赣江流域大中城市的防御, 其在苏浙皖边、浙赣边及福建境内的兵力却比较薄弱。下旬,毛泽东随东路军到达长汀 后,根据闽西地区敌我形势和漳州易攻难守的地形特点,致电苏区中央局,建议以东路军 攻占龙岩,夺取漳州,消灭国民党军第49师,发展革命形势。苏区中央局接受了毛泽东的 建议。1932年4月爆发了漳州战役。漳州战役后,福建本土军阀张贞遭受了重创,从此一蹶 不振。广东军阀陈济棠害怕迅速壮大的红军会危及到自己,在蒋介石的煽动下,纠集了20 个团的兵力(粤军),趁我主力红军外围作战,中央苏区空虚之际,向我赣西南地区节节推进。 1932年 6月6日,中共临时中央军事训令:红一、五军团主力应先与河西红三军团相呼 应,解决入赣的粤敌。
水口镇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境内。1932年7月7日。粤军第四师张枚新部奉赣南粤军总指 挥余汉谋之命,由信丰经乌迳退守南雄。8日凌晨,正向乌迳开进的红五军团发现粤军第四 师向水口方向转移,即命军团各部向水口阻击。下午,两军在水口遭遇,粤军被红五军团 优势兵力击溃,当晚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并向大余、南雄两地守军发报求援。可是, 红军误认为水口之敌已向南雄逃窜,一军团和十二军改变向水口增援计划。9日凌晨,粤军 第四师得到来自南雄城张达、陈章6个团的支援,同时还出动了18架飞机助战。粤军即组织 优势兵力向红军反扑,战斗激烈。9日下午,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棠亲自指挥数千名大刀手,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展开白刃战,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下午4时,红五军团 三军伤亡很大,预备队已全部参战,军长、政委、参谋长均亲自参战,弹药也渐渐缺 乏。6时许,红五军团第三军陷于困境时,幸得陈毅率领江西独立3师、6师赶到增援,打退 粤军,稳住了战地。10日拂晓,一军团和十二军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过梅关,走中站、里东、邓坊,星夜奔驰,直接赶到水口战场向粤军发起全面反攻。下午2时,红三军团的第 七军从江西大余游仙赶到水口增援。这时候,红军的进攻更加猛烈,张枚新率领第四师向 南雄城退却。此后,据粤军独立第三师师长李汉魂回忆说:“朱德退回江西,我部亦退守粤境。”水口战役结束。 水口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陈济棠的张枚新部在南雄水口打的一场恶仗。双方伤亡很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 水口战役历时3天2夜,作战双方出动兵力共3万多人。其中红军方面有五军团的十三军、三军,一军团的十五军、十二军及江西独立师第三师、第六师及三军团的第七军,共1.8万红军与1.5万多粤军。双方伤亡惨重,粤军伤亡3000余人,而红军伤亡也很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毛泽东一生一共打了5次败仗:长沙战役(明知必败,但军令不可违)、水口战役(虽不算败仗,但伤亡惨重,得不损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败仗) 、高兴圩战斗(惨烈对峙)、土城战斗(兵败情报)、茅台战斗(寡不敌众)。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广东南雄县水口圩地区打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象水口圩……这一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的,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在我们看来是很少意义的。”
后期军旅 水口战役后,1933年1月,张枚新任湘赣边“围剿”军右路第四师师长,1934年任江西苏区“围剿”军南路军第二军四师师长。1936年1月29日,与同乡黄质文一起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37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议,1941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其后被解职回到六湖垌故乡寓居。
关心乡梓和地方建设 广州合浦学会成立于1922年,最初由中山大学前身的广东大学学生发起,原名“合浦留省学会”,是一个在穗工作和学习的合浦籍(含今北海、浦北)人士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目的是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并帮助来省城求学的学子解决食宿困难,为国家和桑梓培养人才服务。会所设在广州市文德路北元里1号(又称文德东一横街),后因会员扩展,1930年由合浦籍爱国将领、时任广东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缔造者陈铭枢将军,连同香翰屏将军等人带头发起募捐,购入广州市小北路161–165号一栋三层洋楼,学会遂于1931年9月迁入上述新址,更名为“广州合浦学会”。1997年学会再次迁移至现在的荔湾区康王中路189号惠城花园惠景楼2406号。 根据合浦县档案馆永久保存的《广州合浦学会征信录》(1930年5月印制)记载,当时由陈铭枢、香翰屏、林翼中、陈玉昆、廖愈簪、沈载英、王崇周、苏陈亮、廖国器、王广轩、陈玉衡、李绍钦、张国元、黄维玉、刘树南、吴佩瑜、伍瑞锴、罗光颖、沈载和、林国佩、范徳星、张枚新、黄质文、王定华等24人发起募捐,计有373人捐款,共捐大银32656.04元(叁万贰仟陆佰伍拾陆元零肆分),为广州合浦学会购置新坐落在广州小北路门牌161、163、165号(新编门牌87、89、91号)的一座两间并连的三个门面的三层洋楼。当年捐款芳名摘录如下: 捐款大银2000.00元:陈铭枢、邹敏初、方人矩 共3人 捐款大银1866.04元:香翰屏 1人 捐款大银1000.00元:沈载和、黄质文、张枚新、霍芝庭、道生公司、福利公司 共6人。 ……
张枚新还发起建设河源中山公园。1929年秋,驻河源县防军第四师师长张枚新、县长张尔超,以及部分地方人士发起在东较场开辟中山公园, 1930年中山公园建成。
中山公园原是封建时代的东较场,即县里选拔武庠生到惠州去参加府试的比武场所。光绪三十年废科举后,它便开始荒芜了,到了军阀割据时期,行人近于绝迹。这也是事出有因,据前人说,这个地方以前曾有一座大约建于宋代中叶的五谷神祠,不知什么时候坍毁了。而五谷神祠前却是处决罪犯的刑场,这就蒙上了一片肃杀的气氛;加之战乱,出现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之境况,行人止步。
现在的河源中山公园的规模及环境设施,在东江上游各县中大概可算得是佼佼者。
张枚新在家乡的轶事
据六湖、大廉两垌的民间传说,一年张枚新回乡祭祖,乡人为表示对其的尊重,请张读祭文,可张本不认识几个字,只见他拿过祭文,口中念念有词道:
红纸一张,
(省两字)几行,
子孙无识,
烧落去祖公慢慢(省两字)。
他说完后,即把祭文给烧了,写祭文的人看后,暗暗可惜:费了那么大的心思把祭文写好,给张念那么一首打油诗就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