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北海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也谈北海的发展定位

发表于: 2012-10-10 11:54 18086人阅读 15人回复 查看全部 | 第1页 | 最后一页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本人从来未在365发过帖子。对于北海的发展道路,网上有许多说法:工业北海、旅游北海、宜居北海、度假北海等等。本人觉得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我个人认为北海若不含铁山港则只能是旅游北海、宜居北海、度假北海,若不含北海半岛就必须是工业北海。而包含了铁山港和北海半岛的北海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是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为什么?请看本人5-6年前的两篇文章:若想一般性的了解只需看第一篇,想更多地了解可看第二篇。 

    第一篇:
    融入多区域合作  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正在愈演愈烈,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区位优越、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拟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北海自身条件寻求北海经济发展的定位及其发展对策。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发展趋势。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泛北部湾的合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同。


    众所周知,自广西提出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后,就得到了中国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充分肯定了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沿海开放开发的重大举措,要求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沿海优势,广西沿海发展应该形成新的一极。要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起来,努力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带动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同时,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新构想也得到了相关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加强海上区域合作的构想非常好,把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泛北部湾国家都纳入区域合作中,菲律宾非常支持并希望推动这一构想的实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具有战略意义,新加坡完全支持并将努力推动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上发挥更大作用。越南总理阮晋勇、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都表示赞赏泛北部湾合作的构想,愿意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将是超常规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在国家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在多区域合作全面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中,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发展,其发展的速度不但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将高于东部沿海地区,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持续不断地高速增长后,整个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实力无论从量和质的方面将逐步地接近中国的其它几个经济区,最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极。否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将难以实现其发展目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能否取得成功有赖于三大因素的成就:其一、国家力量的强力推动;其二、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其三、自身优势(尤其是区位优势)的得以发挥。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极将以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产生和高速成长的形式实现。在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中,充当经济发动机的头领城市即经济中心城市在带动城市群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单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大都市及其引领的城市群。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今世界五大城市群(大纽约城市群,美加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代表了其本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大纽约城市群仅占美国版图1/918的面积,却聚集了全美1/11的人口,占去了美国公司500强的1/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目前三大城市群。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含港澳)GDP约占全国GDP的1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约占全国GDP的18%,京津环渤海城市群约占全国的GDP的9%,三大城市群GDP共占全国GDP总量的37%。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港澳、上海和京津分别是城市群中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各自的区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地区长期没有能够形成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幅射力和影响力的头领城市,即经济中心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难想象,环渤海湾没有京津,长三角没有上海,珠三角没有港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是不是会和今天的环北部湾没有什么两样?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珠三角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发展速度快于比它经济基础更好的长三角,除了观念更新快,敢于尝试敢于闯外,相当程度得益于将香港的产业转移独自揽于怀中。而改革开放以来,也正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开始。这个时候,外资的进入也是有选择的,首选的就是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高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的中国中心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自然就成了首选地。它们也自然被推到区域经济领头羊的角色,然后再由它们辐射到周边城市,连点成片,带旺整个经济带。可以说,沿海发达经济带无一能跳出此种发展模式。
    而在环北部湾地区,却一直没有能够形成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能够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带动作用的龙头城市。
    (四)环北部湾地区未来的经济中心城市必然诞生在北部湾沿岸。北部湾地区要想实现中央决策者和众多专家们的预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级,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必将形成由中心城市引领的北部湾城市群,而从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该中心城市只能产生于北部湾沿岸。因为只有北部湾沿海城市才能以港口为依托成为该地区的交通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也只有沿海城市能够凭借港口这一聚集生产要素不可多得的平台,汇聚来自泛珠三角经济区、东盟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以及整个东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生产要素,成为环北部湾地区人才、资本、技术、信息、各层次劳动力以及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扩散中心,并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服务中心。而该地区的任何内陆城市,尽管其中的个别城市从目前的发展程度看要领先于北部湾沿岸城市,但由于其地理缺陷(不沿海,缺乏港口,又不是内陆的中心,很难想象从东盟运往中国内陆的货物会在沿海港口中转一下,然后又在相距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再次中转后再运往内地;同样,从中国内陆运往东盟的货物首先在距沿海港口100公里左右的地方中转后再到沿海港口中转运往东盟也是不合逻辑)不具备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未来既不可能成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也无法吸纳大型产业项目落户,因而无法达到经济中心城市所应具备的经济规模也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和辐射整个区域经济的服务功能。 


    二、北海发展的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区位优越,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以及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具备了服务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交通枢纽的基本条件,最具潜力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新时期开放合作先行一步,与东南亚及其它国家的历史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基础最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最富裕、知名度最高、城市基础设施最完善和城市功能最强),在贯彻中央战略意图,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并最终将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一极的过程中,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努力将北海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的核心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化中心城市。

    三、北海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基本对策
    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广西的优势在沿海,广西的出路在开放,广西的发展在合作。北海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中心城市也应围绕着合作与开放做足文章。
    (一)北海应紧紧围绕合作这个主题,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的潮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各种机遇,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借力发展。
    在多区域合作的背景之下,北海应通过构建和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作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东北亚与东南亚经济区等多重机遇叠加中左右逢源,与华南、西南各省区、市以及东北亚与东南亚等国家进行大合作、大联合,联手共建区域大市场,联手开发优势资源,联手推进产业对接,联手盘活存量资产,联手开拓东盟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并在该进程中迅速地推进城市经济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1、在多区域合作中,北海应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迅速做大做强国际国内贸易,促进地区性商贸及物流中心的快速形成。
    位于多区域合作交汇点上的区位优势为北海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带来了两大机会,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形成的区域物流体系;二是基于北海处于香港广东大西南产业转移通道的制造业物流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多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客商将利用辐射中国内地和东盟市场两个扇面的交汇优势,发展货物贸易,加工贸易和各类服务贸易,将迅速地将北海打造成北部湾区域内的贸易中心。贸易的急速扩大,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将带来急剧膨胀的物流。与此同时,港口货运大量增长,港口建设急速升温,物流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物流市场也日渐兴旺,以港口为依托的各类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大量兴起,并不断朝着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方向升级与完善,一个区域性的航运中心将在北海形成,同时以港口为依托、服务大西南、连接东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也将建成。
    2、在多区域合作中,北海应抓住要素加速流动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资金入驻,逐步形成地区性的资本聚集与发散中心 ,促进工业的大发展,大大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多区域合作的推动不但使贸易更加便利,同时也使得各种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也将愈演愈烈。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入驻。
    (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也将带来大量的资金。
    已崛起为亚洲新兴发达地区的大珠三角,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纺织、轻工、五金、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感受到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频频遭遇电荒和民工荒问题,产业转移的现实需求十分强烈。而北海劳动力、水电、土地等成本,总体上比大珠三角低出一半,在承接粤港产业转移上吸引力十足。从渗透东盟市场现实考虑来说,大珠三角与北海携手也有相当紧迫性。
    有专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带来的资金流已经达到数百亿元的规模。
    (3)国家重化工业向沿海搬迁趋势更将汇集巨额的资金流入。
    中国的工业发展已升级进入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同时,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中国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中国的重化工业正选择交通便利的沿海港口地区重新布局。受惠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降税计划,中国可以越来越低的价格,从东南亚进口原油、液化石油气,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有相当部份从北海进口。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正着手利用北海丰富的港口、淡水以及土地资源优势,进行重化工业方面的投资。已完成预可研的中石化北海800万吨炼油厂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例。
    重化工业项目对北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一方面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项目,将率先打破北海港缺货源,无法扩大能力,因而效率低,收费高,且无法保证交货期,导致中小型加工项目难以生存的恶性循环,使港口建设获得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重化工业产业链长,具有聚敛效应,一个巨型的重化工业项目,将带来一群或为之配套或利用其产品加工下游产品的庞大的中小企业群,易于形成产业群。
    大量的资金进入将伴随着众多的产业形成,由于地处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在发挥两者之间经济合作与纽带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承接各类产业的转移,下述产业将在北海应运而生。
    第一、兼顾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的加工业;
    第二、凡中国对东盟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产业;
    第三、凡东盟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这些产业既包括从珠三角转移而来的低端电子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摩托车等为主的机电产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生产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用技术产业(指具有价格优势并含有高于东盟有关国家发展水平的技术);同时也包括引进东盟各种特色资源进行加工,成品销往中国内地的各种加工制造业(如石油加工、胶合板等建材的加工、棕榈油、椰油、橡胶、水果及其它农产品加工等),某些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加工等等。这些产业中既有巨型的重化工业,也含作坊式的轻纺产业。
    上述三大类型的工业将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速和泛珠三角产业转移持续不断地推进而不断地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相应的产业群,从而彻底改变北海目前工业基础薄弱,近十年来工业化起色不大,尤其是一般加工业发展停滞的状况(这可从我市加工贸易出口值近年来不但未有增加,却在不断萎缩的状况略见一斑),使工业化成为有源之水(过去的工业化,可以说是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资源,四又不拥有技术,五若发展加工业,又面临着远离市场交通成本高的难题),大大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一些低端的产业将向北部湾其它落后地区转移,一方面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腾出空间发展较高级的产业。随着产业接连不断地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渐渐成为主导产业。城市的产业聚集和发散能力也不断提升,一个对本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主导性影响力的工业制造中心也将随之产生。
    产业的大发展,物流的大增加与贸易的大膨胀,将形成巨大的资金流,金融保险方面的业务也日趋活跃,同时各种信息也呈汇聚之势。
    北海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第一、在产业发展的前期,主要用好拿来主义。应致力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实现资金吸引和聚集的大突破、产业发展的大兴起,迅速做大工业总量;第二、在产业发展的后期,重点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逐步朝着地区性的国际化产业要素集聚和扩散中心迈进;第三、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应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第四、在工业、贸易、物流产业和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将适时加大力度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全面带动服务业的升级发展,逐步形成高度发达的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朝着能向整个环北部湾地区提供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力争通过20——30年的艰苦奋斗,将北海打造成为环北部湾地区的产业要素聚集发散中心,中国东南亚最具活力的加工制造基地。
    3、在多区域合作中,北海应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扩大国际国内合作,率先形成亚热带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从现实的情况看,旅游业是北海最具条件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行业。北海拥有北部湾地区最为丰富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同时又位于亚洲两大黄金旅游圈,即九寨沟、张家界、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西南旅游圈和东南亚热带风光旅游圈的连接部。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也将由观光型为主导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预计五年内将完成这种转变。在未来的五至十年间,北海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人员交往频繁的有利条件,发挥过境旅游中转站和两大黄金旅游圈的连接纽带作用,通过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整合资源、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开发建设项目、迅速壮大企业、大力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不断形成旅游亮点、塑造城市独特魅力、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等手段和措施,迅速实现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把北海建成一个国际性的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4、在多区域合作中,北海应借各大产业加速发展之势,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将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提升。
    随着各种产业的大发展、北海的人流和人气也会剧增,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热和城市建设热将一波紧接一波,城市规模也会迅速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也将日趋完善;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也将发生质的飞跃,地区性中心城市框架也将顺势搭成。北海应借势首先将城市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然后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续不断地扩大城市经济规模,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现代化水平;持续不断地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持续不断地扩大和增强自身经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并逐步将这种影响力扩展到整个环北部湾地区,最终将北海建设成为一个在环北部湾地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二)北海应牢牢抓住开放这个龙头,扩大开放,深化开放,创新开放,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机制,
    鼎力促进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环节的大突破,力争通过吸引外资内资的大流入促成资本的大聚集;通过产业转移的大承接实现产业的大兴起;以产业的大发展实现物流和贸易的大增长;同时以通道作用的大发挥获得贸易的大增长;再以贸易的大增长,促进物流的大发展;贸易和物流的大发展又反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贸易、物流、产业三者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1、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港口建设和港口能力的提升为起点,将港口经济的全面大发展作为阶段性目标。
    建设大港口,迅速提升港口的能力既是北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优势,参与多区域合作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北海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加工制造基地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性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北海的优势在于海上通道的地位。北海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也来自其港口对生产要素的聚集、组合及配置的能力。北海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合作共赢,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思路必须定格在如何率先实现港口建设的大突破和港口经济的大发展之上。
    北海发展港口经济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大港口——以港口的集散功能汇集和中转来自东南亚、大西南和泛珠三角的货物,并形成交易市场——最终导致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形成;第二,建设大港口——以港口的综合资源配置功能,吸引、汇集、重组东盟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承接来自各地的产业转移,发展通道型(或桥头堡型)的临港工业及其它产业——形成加工制造基地——并进一步带来物流和贸易繁荣——最终促进加工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形成;第三,在商贸物流和临港工业带动下实现各种服务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2、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北海出口加工区功能的转变,在北海港口实现区港联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优势。
    实行(保税)区与港(口)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向自由贸易港过渡是港口城市的发展趋势。
    北海应积极想办法向区政府和中央建议,批准把北海出口加工区升格为保税区,并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同时争取将保税区的政策覆盖到整个北海港区(包括铁山港),实现区港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各类物流园区,同时实现海关监管、区域功能、行政管理、发展地域、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的新突破,实质性地推动区港一体化,建设自由贸易港。并逐步地把北海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区。
    3、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创造性地抓好招商引资。
    北海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实力不够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够高;港口因规模太小,物流发展不快,作为多区域合作的桥梁和通道未能发挥作用而港口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高级劳动力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挖掘我们自身潜力以及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大力开展国际国内经济合作,通过招商引资把市外、区外、以及国外的生产要素大批量成规模地引进来,从而弥补北海稀缺的要素,并使自身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迅速地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
    4、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最佳人居环境,保持最好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篇:
    关于把北海建成区域性
    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心城市,都毫不例外地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以图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要求中心城市率先走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广西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为了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广西将努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并将建设北部湾城市群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海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中的重要城市,在制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积极推行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争取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北海能否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北海城市国际化的道路将如何走法?本文拟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国际化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国际化城市的概念及其演变
      
    所谓国际化城市,主要是指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具有世界或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能力的现代化城市。
        国际化城市的概念最初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于1915年提出,当时被称为世界城市(World City)。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 霍尔(Peter Hall)对这个概念作了比较经典的解释。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恩(R.B.Cohen)基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首次提出了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国内外学者又对世界城市作了进一步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世界城市的内涵,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跨国交流比较频繁,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全球和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城市又可称为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 City)。

    (二)国际化城市的内涵
    专家认为现化国际化城市应具有三大共同的基本内涵,即现代化内涵,国际性内涵和都市化内涵。
    1、现代化内涵
    现代化的标志有六项: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使城市高速运作的能力。
         (2)、高效益的经济实力----城市具有相当的规模,在效益较高的前提下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3)、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城市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在协调的产业结构中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
         (4)、高尚的精神文明----城市具有发达的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
         (5)、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生态效应显著,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具有舒适、优美、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6)、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城市功能上表现为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区域的城市中心。
    这六项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和内容。而城市的现代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龙头,推动整个社会的进化和优化。
          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准,是以保证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外界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进行的高效率。所有经济社会活动又集中反映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上。衡量效率指标是“时间距离”,包括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
         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是由各城市类型特殊性所规范的。严格地说,城市现代化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绝对的标准。但完全可以针对各类型城市建立一套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比照体系和量化的客观标准。这个比照体系和量化标准就成为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具体方向和目标。
    2、国际性内涵
    所谓城市国际性,就是指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以及新产生的聚散影响所波及的范围。城市的国际性包括以下7项内涵:①贸易国际化;②生产国际化;③产业国际化;④金融国际化;⑤信息国际化;⑥科技国际化;⑦开放国际化。
    3、都市化内涵
    城市都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①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都较大,并逐步发展成为大城市连绵区;②跨国公司总部、大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流量和内外贸易额;③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公用事业、高层楼群和生态环境。
        首先,现代化城市是国际性城市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直接目的应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然后才能有资格建设国际性城市。另一方面,现代化是高水平先进性的综合概念,它直接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领衔潮流。同时,现代化还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水平的特点。
          其次,国际性城市是现代化城市进化的第二阶段,在现代化进程中孕育着国际化,国际化以现代化为条件和前提,现代化城市不一定是国际性城市,而国际性城市则一定是现代化城市,城市没有实现现代化,根本无法实现国际化。另一方面,国际化是一个空间概念,反映了超出国界的内容和跨地域越洲际的集散功能,同时它还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反映的国际化水平和内容是不同与进化的。
          第三,都市化是现代化育出国际化后,城市进化的第三阶段,在国际性城市形成中潜存都市化机遇,都市化以国际性为奠基和先导,国际性城市不一定是大都市,而大都市一定是国际性城市或国际性城市带的连绵集聚。只有当城市的国际性功能高度集散,从而促使城市的地域空间连绵拓展并网链广域城市带时,才能形成大都市。另一方面,都市化是一个地域时空进化的概念,它反映了城市界域的突破和多城市广域绵连随时间进化的结构,同时,它又是一个“母城”和中心的概念,多个城市享用同一“母城”名牌、协助一个中心实施国际性功能同步协调。
    综上所述,国际化城市拥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国际经济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较强的竞争渗透能力;第二,跨国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的聚集中心;第三,国际资本积累和集散中心;第四,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结合点;第五,发达的三产和较强的服务功能;第六,具有与国际惯例相匹配的行政架构及管理方式,综合管理水平高,具有使城市高速运作的能力;第七,基础设施规划合理,城市具有向外延伸的广泛空间,处于连绵区的中心地位;第八,合理的人才和劳动力结构。
    (三)国际化城市的外延分类
    国际化城市并不是一个等级、也不是一种类型,而是多等
    级、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在人文共识上的相对统一。据此,世界上众多的国际性城市只能从不同角度实施外延分类:
         1、从发展进化的层次分类
         根据其发展进化的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全球经济中心,即对全球经济起主宰作用的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第二层次----区域经济中心,即对区域经济而不是全球经济起主宰作用的城市如:香港、新加坡、汉城、洛杉矶、巴黎、芝加哥、法兰克福等。
        第三层次----地区经济中心,即对地区经济而不是区域经济起主宰作用的城市如:悉尼、达拉斯、大阪、曼谷、雅加达、墨西哥等。

          2、从发展进化的功能分类
          根据其发展进化的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
          第一类型----综合性国际化城市,即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信息、科技、政治和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具有集散功能和中心作用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第二类型--专业性国际化城市,即在某一领域具有集散功能和中心作用如:鹿特丹是欧洲著名的贸易和运输中心;日内瓦是欧洲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和观光旅游中心;摩纳哥的蒙地卡罗,以国际著名的赌城及旅游、酒店业而闻名于世;苏黎世、法兰克福是以金融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欧洲保税区的汉堡等。
         3、从发展进化的历史沿革分类
         根据其历史沿革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老牌国际化城市,这类城市形成时间较早,今天仍是著名的国际化都市如:罗马、威尼斯、里斯本、鹿特
    丹、鲁尔等。
    第二类----新兴国际化城市,这类城市是在本世纪60年代

    以后逐渐形成的国际化都市如:圣保罗、汉城、新加坡、香港、台北、马尼拉、曼谷等。
    (四)国际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化城市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规律。
    1、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形成和转移,是区位优势创新因素和机制改革三者结合的产物。
    2、功能因素递增,地理因素递减;
    3、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国际化的进程;
    4、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推动国际化城市发展;
    5、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加深促进了国际化城市成长;
    6、金融业务的扩大赋予国际化城市新的发展内涵;
    7、外国直接投资和委托加工贸易的增加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化城市的发展;
    8、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化城市的发展;
    9、信息技术等新技术革命将推动国际化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五)国际化经济中心城市是引领世界(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同一般城市相比较,国际化经济中心城市除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外,更重要的它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经济中心城市通过聚集和扩散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与其周边城市以及经济腹地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济中心城市的聚集主要源于其自身经济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设施效益等,正是这些效益的吸引使得区域中的二、三产业,资本、人才、原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极化效应使经济中心城市的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增长,这些又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地位。经济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源于中心城市对其自身结构的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方面,因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开始不断向腹地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效益逐渐丧失,土地价格上涨、生活费用攀升等原因,引起部分人才和资本向周边地区迁移。因此,扩散既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向周边城市经济腹地转移,又表现为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溢出。其结果是在中心城市周边形成了卫星城和城市群,同时带动了周边经济区和乡村的发展。
     
      经济中心城市是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到来而崛起,又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经历了兴衰起落。自17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重心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到美洲大陆并继续向亚太地区偏移。在其轨迹掠过处先后崛起了一批世界级经济中心城市。从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到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芝加哥,再到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洛杉矶、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已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标志。而由经济中心城市及其所依托的城市群形成的经济圈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可以说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单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大都市及其引领的城市群。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今世界五大城市群(大纽约城市群,美加大湖城市群、大东京城市群、英国城市群、西北欧城市群)代表了其本国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大纽约城市群仅占美国版图1/918的面积,却聚集了全美1/11的人口,占去了美国公司500强的1/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目前三大城市群。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总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含港澳)GDP约占全国GDP的1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约占全国GDP的18%,京津环渤海城市群约占全国的GDP的9%,三大城市群GDP共占全国GDP总量的37%。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港澳、上海和京津分别是城市群中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各自的区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二、正确认识北海城市发展的国际化
       《中共北海市委员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行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争取在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果,也是对北海市情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化。尽管和国内或世界上的国际化城市相比,北海目前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海这种战略构想是不着边际的空谈。
    其一,任何一个国际化城市都是由普通城市演进而来的。北海目前距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差距巨大,这一点是应该正视的,但差距不是冻结北海国际化的理由,应是北海实现国际化的动力和依据。
    其二,从国际化城市的形成发展的规律看,国际化城市是随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形成或转移的。目前,世界经济的重心正朝着太平洋西岸转移,特别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量越来越大。同时北海所处的环北部湾地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时期,该区域在中国经济格局乃至中国与东盟整个区域中的地位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此外,从北海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北海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加速现代化的机遇期,并且推动北海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三,从加快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将发挥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环北部湾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一水连接“两国四方”,即越南北部、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南部,海西部,北部湾地区海湾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390公里,南北长约500公里。这个区域内的主要城市有湛江、海口、广西临海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以及越南的海防特区,陆地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0多万。
    环北部湾地区有很多重要的优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如,环北部湾拥有中国最漫长的海岸线、港口、油气、有色金属资源都具有相当优势,堪称自然资源富饶之地,同时,由于该地区靠近珠三角、港澳等发达地,也与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方等相对落后地区相邻,这样的经济反差形成了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环北部湾地区的经济明显地落后于中国其它沿海地区,这既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低和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也反映在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经济实力弱等各方面。
    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地区长期没有能够形成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幅射力和影响力的头领城市,即经济中心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难想象,环渤海湾没有京津,长三角没有上海,珠三角没有港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是不是会和今天的环北部湾没有什么两样?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珠三角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发展速度快于比它经济基础更好的长三角,除了观念更新快,敢于尝试敢于闯外,相当程度得益于将香港的产业转移独自揽于怀中。而改革开放以来,也正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开始。这个时候,外资的进入也是有选择的,首选的就是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高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的中国中心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自然就成了首选地。它们也自然被推到区域经济领头羊的角色,然后再由它们辐射到周边城市,连点成片,带旺整个经济带。可以说,沿海发达经济带无一能跳出此种发展模式。
    而在环北部湾地区,却一直没有能够形成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能够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带动作用的龙头城市。
    其四,国际化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类型多元的城市概念。北海城市发展的目标不是全球性的国际城市,更不是国际化大都市。北海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北海打造成环北部湾地区有影响力、有幅射力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城市,即环北部湾地区国际性的中心城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目标来探讨北海的国际化,去分析北海国际化的条件和趋势,然后去寻找北海国际化的对策。
    因此,北海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可以使北海在主动参与全球城市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迅速地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与品位,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以谋求得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北海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北海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探讨北海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正逢其时,对于指导北海在新时期抢抓机遇,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北海国际化的条件
    目前,北海建设广西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的内外部条件十分有利。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我国对外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为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势看,一些有利因素将促进北海吸引外资和接纳产业转移。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较快的上升势头,世界贸易增速加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入世使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北海主要面临两大有利因素,一是产业转移的因素。世界目前正处在产业资本输出与贸易结构调整的重大变化期,国际资本流动趋于活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不断升温,主要是制造业的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才刚刚开头,还远没有达到高潮,估计至少还会持续10~15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重化工等过剩产业转移的基地。二是亚太经济崛起的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世界经济重心逐步东移,2003年流向亚太地区的投资达1070亿美元,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活跃区域。尤其是我国吸取外资的前景非常乐观,我国在2003年累计吸引直接外资535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直接外资最多的国家。
    2、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方面来看,北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全新的、独特的全方位的发展机遇。北海可以通过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作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双重机遇叠加中左右逢源,与华南、西南各省区、市进行大合作、大联合,联手共建区域大市场,联手开发优势资源,联手推进产业对接,联手盘活存量资产,联手开拓东盟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在该进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迅速地推进城市经济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3、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看,有许多因素有利于北海的经济发展。一是当前我国正处在投资增长、发展加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进入“十一五”,国家为保持区域经济间的协调健康发展,将加大力度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三是国家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属于落后地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的北海(中国沿海唯一贫穷的黄金海岸)将从项目、资金和政策上获得中央更多的扶持。四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给北海发展一些以前不具备条件发展的产业带来了新机遇。随着我国居民住宅、汽车消费的升温,为能源、电力、原材料、化工、机械和建材等重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由于资源的瓶颈,将更多地考虑利用国外的资源,因此重化工业选择沿海交通便利的港口地区重新布局已经开始,北海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港口、土地以及交通网络等资源承接重化工业的转移,发展一批临海大工业,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带动制造、能源、交通、地产、信息及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4、从环北部湾经济区形成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一地区的发展,国家将越来越予以重视,国际经济合作的色彩也愈加浓烈,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也有望得到实现。在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和不久前胡总书记出访越南的报道可以看到,“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已进入实质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环北部湾地区又一次被推到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的前沿。“两廊一圈”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成为我国与东盟产业全方位对接的新开端。相信为了使中国的北部湾沿岸地区在未来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国家必将加大力度扶持该地区摆脱相对贫因落后的状态。同时,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构建过程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地区以共建市场,共享资源,加快产业对接为基本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也会逐步得到加强。
    5从广西区经济发展的新走向看,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已经把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大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北、钦、防三市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配套完善沿海三市交通、港口、工业等基础设施,打造沿海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积极向中央呼吁争取国家加快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同时积极寻求如何加强该地区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整合力量、密切配合、协调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途径,并把构建北部湾地区城市群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沿岸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在全广西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北海最具潜力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
    北海是中国大陆距离中亚、西亚、非洲、欧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我国西部地区以及其他省市走向东盟乃至世界各国的便捷出海通道,而东盟国家的物资也可以通过北海口岸迅速进入我国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由于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确定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之一。从世界版图看,北海正好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不论是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还是东南沿海和北方各省市,都可以通过北海走向东盟国家,从而使北海成为我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特别是中国实施西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进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北海的区位优势更加突显----北海正位于大西南经济区,东盟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汇点上,同时也是环北部湾地区的中心。
    (三)丰富的港口资源以及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北海具备了打造成为服务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交通枢纽的基本条件。
    北海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北海市的海岸线全长500多公里,有多处天然港湾,可建万吨级泊位200多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20多个。
    北海市已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广西北部湾沿岸唯一同时拥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设施条件的城市。北海港口拥有泊位近6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5个,2004年港口吞吐量654万吨,并开通至越南的海上跨国旅游航线。北海机场是全天候民用机场,拥有3200米广西最长的跑道,可起降波音747等各类大型客机,航线20多条,每周有航班100多个,新航站内可投入使用。北海已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国家“三纵三横”路网之一--重庆至北海高速公路和北海至粤港澳的高速公路已基本完成。北海境内高速公路里程111公里,其它等级公路里程1915公里。北海自钦北铁路建成后,南昆线和湘桂线货物经钦北铁路到北海港比到湛江港缩短运距分别为250公里和100公里,路港联运使北海成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优势更加突出。自从钦北铁路与全国铁路并网运营后,北海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不断增长。北海目前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口岸通关服务功能齐全,目前已经与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港口通航。
    (四)北部湾区域内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使北海在本区域城市发展的竞争中尽显优势。
    北海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热以及近年来的烂尾楼消化工程,中等城市的框架已搭成,并不断充实,曾获得人类适宜居住示范城市的单项奖。目前北海市在广西北部湾沿岸城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功能最齐全,城市环境最优美。2005年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的城市化水平指标分别为29.9%、26.1%和11.3%,北海比防城港市高3.8个百分点,比钦州高18.6个百分点。在城市设施和功能方面,从下表可看出,北海市城市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各项指标,全面高于防城市。与钦州相比,除市区建成区面积明显较低、排水管道长度略低(北海206公里,钦州230公里)外,其它指标均明显地高于对方,尤其是城市的道路面积也高于对方,另一方面从表中两城市有关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额的情况来看,北海商品房的开发情况也明显强于钦州。这些均表明钦州城市的开发建设程度明显地不如北海。北海是上述三市中唯一拥有机场的城市,此外,北海也是各大银行北部湾地区中心支行的所在地,广西北部湾沿岸各市县(包括防城港市和钦州市)的银行业务,统一归中心支行管理。北海在城市建设方面较为领先的水平,使得北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竞赛和发展中抢得先机。
    广西北部湾沿岸三市2004年城市人口、设施及建设情况
     
    北海市
    防城市
    钦州市
    1、非农业人口(万人)
    44.15
    20.86
    38.72
    2、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74
    2592
    264
    3、市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4
    18
    64
    4、房地产业产值(万元)
    50622
    9114
    26400
    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33.83
    12.05
    11.42
    6、商品房屋销售额(万元)
    48341
    7641
    13504
    7、城市维护费(万元)
    5530
    1727
    1441
    8、城镇生活消费用电(万千瓦时)
    15752
    4599
    11027
    9、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万平方米)
    585
    220
    506
    1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10.64
    20.85
    4.12
    11、园林绿地面积(公顷)
    3550
    247
    2274
    12、公共绿地面积(公顷)
    192
    59
    164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3.49
    5.60
    1.34
    1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
    1788
    252
    1149
    15、建成区绿地率(%)
    30.7
    11.1
    7.4
    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52.44
    13.69
    17.99
    17、排水管道长度(公里)
    206
    107
    230
    18、排水管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6.03
    5.79
    3.60
    19、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万立方米/日)(包括自备水源)
    34.6
    15
    16.13
     
    20、供水总量(万吨)
    3374
    1968
    2743
    21、用水普及率(%)
    65.50
    100.00
    30.45
    22、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
    213.17
    275.27
    140.36
    23、用气普及率(%)
    52.95
    98.58
    25.95
    24、污水处理率(%)
    20.47
     
    49.10
    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00
    1.20
     
    26、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辆)
    171
    71
    118
    27、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
    (万人次)
    1582.69
     
    600
    715
    28、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标台)
    2.57
    5.40
    0.71
    29、实有出租汽车数(辆)
    576
    129
    200

    五)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新时期开放合作先行一步,北海是北部湾地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基础最好的城市。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古代,北海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就十分频繁,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中国官方商船从中国南部港口至东南亚各国进行商贸活动,并开辟了海上航路,而从北海合浦县挖掘出来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南部港口”就包括合浦在内。据考证,当时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缅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罗马帝国等国家和地区。
    在近代,北海与西方及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北海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1890-1899年10年期间,北海开辟了对上海、海口、香港、海防、新加坡、文岛等6条定期轮船直达航线,吸引着广州、高州、琼州等地以及越南、葡萄牙、英国等外国商人到北海从事商业活动。到1908年,北海商号不下千家,已成为华南地区的商业重镇。1877年至1911年间,帝国主义为进一步扩大在北海乃至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先后有英国、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美国8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这些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控制着北海的政治、经济,并以北海为基地进一步扩大各国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北海成为了这些国家进军东南亚各国的跳板,同时,也使北海与西方及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更加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封闭,北海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为国家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开放中,北海市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积极发挥外贸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相比,北海市年出口额增长了约64倍,出口市场拓展到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外商投资企业外,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也增加到120多家。目前,北海港与98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在开放中,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大量利用外商投资。二十年来,北海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00家,合同投资总额54.36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5.73亿美元,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目前来北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遍及香港、美国、台湾、新加坡、澳门、泰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旅游、基础设施、房地产及高新技术等行业。
    在北海市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尤其是“八五”期间,外资在弥补经济建设资金不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房地产及旅游和其它服务业方面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如“八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曾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5.5%,成为北海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在开放中,北海还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北海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唯一一个与许多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关系的城市。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北海还主动出击积极与国内各省市开展经济技术合作。1992年到1994年期间,北海兴起的房地产开发热就是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国内外资金大量涌入结出的硕果。有资料表明,1992年到1994年三年间,北海市共审批内联企业4420家,注册资金164.29亿元, 1992年当年全国各地在北海设立的办事处和联络处就达189家。通过不断地开放和合作,北海引进了大量急需的物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开拓了新的市场,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政府增加了税收,社会安排了就业,同时还取得了大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和知识,熟悉了国际惯例,初步形成了一套管理外向型经济的机制,培养了一批外向型人才,为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海对外开放还有一个优势是,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同时也是整个北部湾地区唯一的临港出口加工区。基于国家设立出口加工区的目的是为了对加工贸易实施集中规模管理,北海的出口加工区必将成为广西加工贸易的集中管理区、大西南发展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和对接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最佳平台。
    六)与东南亚及其它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往,为北海进一步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进而演变为地区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汉代,北海就有与东南亚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近代,北海开始与西方国家交往,同时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则更加密切。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北海不仅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与西方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日趋活跃,尽管这种交流有着被动与屈辱的色彩。目前北海城市还遗留有这种文化交流大量的痕迹,如:除了保留着西方8个国家的领事馆和洋行等建筑外,还留存有一条老街,全都是法式、葡萄牙式或西班牙式的建筑。
    在现代,虽然经过了三次战争,但北海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一直延续,特别是近年来,北海与东南亚国家在农业、工业、旅游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政府以及民间交往不断扩大,越南、泰国、缅旬、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高层领导或地方官员经常就双边合作与交流来访磋商;北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组团前往考察访问,拓展合作领域和促进经贸往来。北海市还在越南下龙市设立办事机构,通过这个窗口增进双方的了解、交流与合作。
    由此可见,北海是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城市功能最齐全,文化底蕴最厚实的城市,具备了率先崛起成为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
    四、北海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二十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与西扩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在国际国内产业调整的推动下,环北部湾经济区将逐步崛起,北海通过积极构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国内国际贸易急速增长,港口货运持续增多,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地区性的贸易中心脱颖而出,地区性的物流中心逐步形成。
    位于多区域合作交汇点上的区位优势为北海形成北部湾经济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带来了两大机会,一是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背景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体系;二是基于北海处于香港—广东—大西南产业转移通道的制造业物流体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果,贸易的扩大和产业转移的加速将逐步显现出来,北部湾沿海各口岸的物流量也将呈现出持续不断的大增长。
    自由贸易区建设所能产生的贸易增长已为专家们所论证。从2005年7月起,中国—东盟自由区框架下的货物贸易协议已经实施,7000种商品开始削减关税,根据该协议,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东盟中的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至2015年,中国——东盟中的四国(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绝大多数货物达到自由化和便利化。这意味着我国和东盟的产品和服务可在零关税、免配额以及其它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中国东盟双方的贸易量有显著的增加。
    第一,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从其它国家的进口将会转向自我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与此相适应,我国对东盟商品采购的增加也会增加东盟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03亿美元,增幅48.5%,如果考虑到其它动态因素,可能还会不止于此。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两地之间出口的扩大。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25%,也将增加相当于贸易总值1.75——2.50%的收益。另外,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我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作了规定,产品范围包括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关税减让时间最迟在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全部农产品关税。“早期收获”方案执行的效果,在中泰两国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据海关统计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中国从泰国进口蔬菜水果共281.8万吨,价值4.2亿美元,比协议执行前的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份分别增长58.4%和1.2倍,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北海的进出口贸易总量约2亿美元(2005年),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1800万美元左右,由此可见北海与东盟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北海“桥头堡”作用的发挥,北海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也会有所增加,如:自由贸易区外的某国企业为同时抢占中国和东盟的市场在北海设立加工企业,利用部份国内材料并从母国引进一部份原材料加工生产成产品后,同时销往中国和东南亚。这一过程既带来了进口,又产生了出口。
    建设自由贸易区对北海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从北海2005年进出口贸易增速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2005年北海的进出口量达到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66%,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量达到1870万美元,同比增长97.7%。
    泛珠三角产业转移通道所能产生的贸易和物流量更是不可估量。我们知道目前广东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9,税收约占全国的1/7,进出口总量约占全国的1/3,在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达到了70%。目前广东的加工贸易正酝酿着大转移。据香港工业总会对珠三角港企的最新调查显示,在珠三角8万多港企中,至少7万家从事加工贸易,且多为中小企业。它们面临的是‘三缺’(缺电、缺水、缺工)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加之油价的上升,令原材料成本大涨,不少企业已不堪重负,更有企业关门。香港工业总会(简称工总)副主席孙启烈表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更明确表达出一个信号,之前其倚重的加工贸易已非未来发展重点,这意味着在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的港商将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工总珠三角协会秘书长张润冰说,加工贸易最高曾占到广东经济85%以上,但现在已不足69%,且在加速下滑之中。如果想不被淘汰,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升级,提高技术含量;要么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可见,仅从广东港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所能带来的贸易量来看,其价值也达到了数千亿美元的规模。
    可以预见,随着多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客商利用辐射中国内地和东盟市场两个扇面的交汇优势,发展货物贸易,加工贸易和各类服务贸易,将迅速地将北海打造成北部湾区域内的贸易中心。贸易的急速扩大,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将带来急剧膨胀的物流。与此同时,港口货运大量增长,港口建设急速升温,物流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物流市场也日渐兴旺,以港口为依托的各类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大量兴起,并不断朝着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方向升级与完善,一个区域性的航运中心将在北海形成,同时以港口为依托、服务大西南、连接东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也将建成。
    (二)吸引外来资金逐步扩大,地区性的资本聚集和发散中心略具雏形。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入驻。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创造一个透明、开放、竞争以及便利化的投资体制,以使该区域内的相互投资更加便利,双方已于2003年开始投资方面的谈判,并将尽快完成谈判,随着谈判完成,区域内新型投资体制的建立,必将促进双方相互投资的增加,其中包括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华人资本对中国的投资,这其中大量的资本也势必流入作为桥头堡的广西和北海。
    自由贸易区建成所带来的区内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也会吸引大量国外资金(包括东盟国家以外的)和国内资金流入中国和东南亚连接部的地区,使之既可利用这些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势组合,又可享受到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化所带来的好处,在抢占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这些投资所形成的产业可具体包括三大类①兼顾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的加工业;②凡中国对东盟有比较优势的各产业;③凡东盟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国外跨国公司将其高新技术和关键零配件引入北海,利用本地的熟练工人和一些廉价电子配件加工组装成成品销往内地,同时也销往东南亚。又如,内地企业可在北海设厂加工彩电、摩托车,然后出口到越南,也可进口棕榈油在北海加工精炼销往内地。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北海的其它产业如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交通、旅游和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等产业所带来的商机使得投资者有利可图,因而也将大量吸引海内外资金流入。
    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也将带来大量的资金。
    已崛起为亚洲新兴发达地区的大珠三角,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纺织、轻工、五金、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感受到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频频遭遇电荒和民工荒问题,产业转移的现实需求十分强烈。而北海劳动力、水电、土地等成本,总体上比大珠三角低出一半,在承接粤港产业转移上吸引力十足。从渗透东盟市场现实考虑来说,大珠三角与北海携手也有相当紧迫性。
    近年来,区位优势不及大珠三角的山东省和浙江省,对东盟出口每年都以超过100%的速度,迅猛增长,浙江省目前对东盟出口已达到160亿美元。面对来自其他沿海经济带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大珠三角要想在东盟市场上分得更多的蛋糕,也有赖更多利用北海这个桥头堡。而且,由于北海在资源上有粤港澳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其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时,具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北海与东盟完全有可能形成从原料提供者,到半成品、成品加工,上下游相配套的产业链。
    3、国家重化工业向沿海搬迁趋势更汇集巨额的资金流入。
    中国的工业发展已升级进入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同时,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中国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中国的重化工业正选择交通便利的沿海港口地区重新布局。仅以钢铁工业为例,东南沿海已经有13家计划中的千万吨基地正在跃跃欲试,仅广东省就有两个千万吨级的项目候批,分别是广州南沙项目和宝钢的湛江项目;作为国资委直属企业,宝钢、武钢同时挥师南下,向南方沿海布局;另有正在进行中的首钢搬迁方案,也将首钢的“新家”定在了塘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的曹妃甸;此外,鞍钢计划在辽宁营口新建的年产千万吨的大型钢铁基地也已开始动工。
    受惠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降税计划,中国可以越来越低的价格,从东南亚进口原油、液化石油气,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有相当部份从北海进口。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正着手利用北海丰富的港口、淡水以及土地资源优势,进行重化工业方面的投资。已完成预可研的中石化北海800万吨炼油厂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例。
    重化工业项目对北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一方面“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项目,将率先打破北海港缺货源,无法扩大能力,因而效率低,收费高,且无法保证交货期,导致中小型加工项目难以生存的恶性循环,使港口建设获得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重化工业产业链长,具有聚敛效应,一个巨型的重化工业项目,将带来一群或为之配套或利用其产品加工下游产品的庞大的中小企业群,易于形成产业群。
    大量的资金进入将伴随着众多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大发展,物流的大增加与贸易的大膨胀,将形成巨大的资金流,金融保险方面的业务也日趋活跃。
    (三)各类产业群将大量形成,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产业升级接连不断,技术创新渐成主导,区域性的制造中心基本形成。
    由于地处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在发挥两者之间经济合作与纽带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承接各类产业的转移,下述产业将在北海应运而生。
    1、兼顾中国与东盟两个市场的加工业;
    2、凡中国对东盟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产业;
    3、凡东盟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这些产业既包括从珠三角转移而来的低端电子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摩托车等为主的机电产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生产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用技术产业(指具有价格优势并含有高于东盟有关国家发展水平的技术);同时也包括引进东盟各种特色资源进行加工,成品销往中国内地的各种加工制造业(如石油加工、胶合板等建材的加工、棕榈油、椰油、橡胶、水果及其它农产品加工等),某些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加工等等。这些产业中既有巨型的重化工业,也含作坊式的轻纺产业。
    上述三大类型的工业将随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速而不断地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相应的产业群,从而彻底改变北海工业基础薄弱现状,大大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一些低端的产业将向北部湾其它落后地区转移,一方面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腾出空间发展较高级的产业。随着产业接连不断地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渐渐成为主导产业。城市的产业聚集和发散能力也不断提升。一个对本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主导性影响力的工业制造中心也随之产生。
    (四)跨国旅游愈演愈烈,旅游产业不断走向国际化,亚热带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率先形成。
    北海拥有北部湾地区最为丰富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同时又位于亚洲两大黄金旅游圈,即九寨沟、张家界、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西南旅游圈和东南亚热带风光旅游圈的连接部。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也将由观光型为主导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预计五年内将完成这种转变,北海也将随之成为北部湾地区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双方人员往来和交流的手续将愈加简便,过境旅游也如同国内旅游一样方便。近年形成的出国旅游热将愈演愈烈。此外各种商务旅游也将随人员往来的便利和双方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扩大规模。作为过境旅游的中转站和两大黄金旅游圈的连接纽带,北海将成为双方旅游的必经之处。这将使得北海旅游产业不断地走向国际化,并加速北海亚热带国际性滨海旅游休闲中心的形成。
    (五)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北海将逐步成为北部湾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由于区位的优势,城市功能的影响,不难想象,打造地区性经济中心的过程中,北海的文化市场也必然经历了空前繁荣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为适应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以及资金聚集地和产业中心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必然也会经历不断升温与升级的过程。因此,随着地区性经济中心的形成,北海必然也将成为北部湾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开发热和城市建设热必然一波紧接一波,使北海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地区性中心城市框架也顺势搭成。
    可以预计到2015年,北海经济社会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成为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和扩展,再经过十年的发展,将成为环北部湾地区国际化的中心城市。
    五、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模式与路径
    北海要建设成为个什么样的国际化城市,走什么样的路子?这是我们必需思考、探索的问题。根据目前北海城市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我们认为北海推进国际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应以“区域性的特色型国际化城市”为目标。这个特色应该是经济性的并且枢纽性作用特别突出,服务性功能极其强大。
    北海国际化的路径:外向型城市—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城市
    外向型城市:  建设外向型城市是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外部条件,通过扩大开放加速融入国际循环的一种发展模式。外向型的发展模式是北海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一体化的建设)是北海城市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这也是北海城市国际化过程的最大特色。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力,北海城市国际化的外部机遇将全然不存:区位的显赫地位不在,贸易扩大基础全无,枢纽功能无从谈起,建设资金断了来源,产业兴起更是空谈。     
    北海发展外向型经济,不仅仅是对东盟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全世界开放,仅强调对东盟开放——特别是单方面与东盟的合作,仅仅是“弱—弱”联合,这种性质的联合,决定了北海将难有大的作为,而对全世界开放尤其是在开放中实现与世界发达地区的联合,才是“弱—强”联合。因此,在强调和东盟国家合作,实现“弱—弱”联合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实现“弱—强”联合。“弱—弱”联合与“弱—强”联合的迭加方能使北海大有作为。
    北海建设外向型城市的关键是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提供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一整套高效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机制,建立起与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借力发展,顺势突破,力争通过产业转移的大承接实现产业的大兴起;通过吸引外资内资的大流入实现资本的大聚集;通过产业的大发展和通道作用的大发挥实现贸易的大增长;以贸易的大增长,促进物流的大发展;再以贸易的大发展反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化城市: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相当突出是国际化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北海要成为国际化城市,首先必须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上去了才具备成为国际化城市的前提与充分条件。要大力发展工业,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形成各类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的进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各项功能,尤其是要加强港口建设;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升级物流设施和技术,打造一流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开发北海港自由贸易功能,加大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与容纳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迈入现代化城市的门槛,即人均GDP6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外贸依存度达50%;到2025年前后,北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取得较大进展,成为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显著增强。
    国际化城市: 北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与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大体同步。在初步实现现代化之后,在经济活动国际化、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管理和环境标准国际化、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和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继续全面推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的影响力、幅射力不断增强,渐渐成为带动整个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到2025年,力争达到人均GDP12000美元,第三产业占GDP80%,外贸依存度80%,初步建成具有强大枢纽功能的、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性的国际化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实现经济发达、科技领先、高度开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目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六、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点
    北海发展国际化城市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把握好自身的条件,利用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点,是以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的大发展为依托,大力发展“桥头堡”经济(或“通道”经济),这将是北海城市国际化的重中之重
    设大港口,迅速提升港口的能力既是北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优势,参与多区域合作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北海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加工制造基地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性制约因素。
    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多区域合作的格局中,北海的优势在于海上通道的地位。北海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也来自其港口对生产要素的聚集、组合及配置的能力。
    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其竞争力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创新能力、购买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其中,购买能力又分属两部分,生活消费性部分和非生活消费性部分,后者实质上就是要素聚集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到北海自身的情况来看,创新能力北海基本上没有;购买能力中的生活消费性部分,北海由于受自身人口及生活水平的限制谈不上有何竞争力。因此,北海的核心竞争力完全取决于要素的聚集能力。显而易见,北海所拥有的要素聚集能力,完全是因为北海海上通道的地位而存在,港口作为海上通道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其聚集、组合及配置要素的能力是北海要素聚集能力的基本构成。换言之,作为北海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聚集能力来源于北海港口对要素的配置能力,离开了港口的这种能力,北海的核心竞争力,北海在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优势就无从谈起。
    从实践方面考察,国内外的港口城市大都是首先依靠发展港口经济而兴盛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乎也都是依托港口发展而来的。现今世界上的国际大都市90%以上均位于海岸线和大河河口三角洲上,以港兴城,港兴城荣成了近百年来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共同走势。这些港口城市都是利用港口这一资源配置中心,发挥其便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具有成本低,领域宽,潜力大,规模经济性显著,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利用其运输、商业、贸易、工业、旅游、开放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物流、商贸为重点的港口经济,迅速地将城市打造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如,上海由于有黄浦江内港的形成,很快从一个荒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东方大都市。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等都是典型的利用港口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集装箱运输年产值超过2500亿港元,提供就业岗位70万个,港口对香港GDP的贡献超过20%,盐田港对深圳市的GDP的贡献率超过18%。由此可见,北海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合作共赢,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思路必须定格在如何率先实现港口建设的大突破和港口经济的大发展。这一思路进一步细化则可分解为以下儿个方面:第一,建设大港口——以港口的集散功能汇集和中转来自东南亚、大西南和泛珠三角的货物,并形成交易市场——最终导致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形成;第二,建设大港口——以港口的综合资源配置功能,吸引、汇集、重组东盟—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承接来自各地的产业转移,发展通道型(或桥头堡型)的临港工业及其它产业——形成加工制造基地——并进一步带来物流和贸易繁荣——最终促进加工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形成;第三,在商贸物流和临港工业带动下实现各种服务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其中,必须始终把握好两个关键点:
    其一,搞好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转移的对接,实现资本的大聚集,产业的大兴起。
    其二,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积极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和物流产业,形成国际性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七、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若干具体对策
    (一)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的机遇,努力增强北海作为北部湾地区国际贸易中心的服务功能,迅速做大做强国际国内贸易,促进地区性的贸易与物流中心首先形成。
    根据北海的城市性质、特点和发展基础,要把北海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国际贸易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当务之急,第一、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北海的海港、空港建设步伐,使北海港和铁山港成为国际化深水大港、北部湾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散货主干港,开辟更多的货物航运航班,迅速提升海空两港的吞吐量,并扩大铁路运输能力,优先解决北海物流通道不通畅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尽快形成功能设施完善的物流园区,物流配置中心及与之配套的运输网络,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进程,打造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集聚区。近期要加快口岸开放步伐,完善口岸物流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要尽实现快铁山港口岸的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要努力营造和逐步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口岸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口岸信息资源,构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口岸执法监管水平,降低通关贸易成本,实现传统型口岸向现代化口岸、管理型口岸向服务型口岸的转变。远期,要规划建设北海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形成集政府服务、市场运营、信息集散、人才交流等于一体,航运企业聚集、航运要素市场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特色集聚区,为北部湾乃至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第三、要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手段,迅速发展壮大一批外贸企业和物流公司,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积极引进国外著名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如UPS(联邦包裹)、联邦快递、DHL(敦豪)等)到北海投资各种形式的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其它类型的贸易物流企业,提高北海商贸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的推进,贸易和物流不断扩大的需要。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各类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要利用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并推动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第四、要不断加强东南亚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工作,并将其作为近期扩大外贸出口的突破点,在培育东南亚市场时,要加强与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联手以珠三角等地区的优势产品去抢占市场,进而扩大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及其物流量。此外还要大力开展与大西南地区的贸易与往来,因为从资源方面来看,大西南矿产资源丰富。世界已知的160多种有用矿产品,都可以在大西南找到。贵州有“江南煤都”之称,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四川的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4。大西南的这些资源,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但这些资源无论是输入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运往东南亚(最现实和最具潜力的两大市场)均要借道广西(包括北海)。也要努力做好进口东南亚各种优势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的工作。目前国家对于这些产品的进口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但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这些限制将逐步弱化并最终予以取消,进口这些商品的利润空间是显而易见的,随之带来的进口量也将是巨大的。
    此外,还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国内商贸集聚区,全面提升北海的批发贸易集散能力,举办大型会展和商贸活动,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形成深购远销、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建成和完善服务本市、幅射本区域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可以预见,到2010年,经过五年努力,随着北海港口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竞争力明显增强,各类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大量兴起,物流市场培育大见成效,外贸总量跨越式增长,港口货运成倍增加,来自东南亚的进口货、流经北海的广东货、西南货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北海作为广西北部湾沿岸繁忙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会形成。再过五年,一个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内含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运作体系,以大型物流园区、功能性物流中心和高层次配送中心为结节的现代物流框架将在北海基本建成。一个集东南亚进口货物、珠三角出口货物和大西南转口物资的区域性国际国内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以及航运中心也将渐次形成。
    (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实现资金吸引和聚集的大突破、产业发展的大兴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成产业的全面提升,最终朝着地区性的国际化产业要素集聚和扩散中心迈进。
    1、在产业发展的前期,用好“拿来主义”实为关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国际国内招商同时并举,国内招商把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作为工作的重点。招商对象盯住那些旨在开拓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跨国公司、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国内企业(重点包括大西南、广东、浙江等地的)以及那些意在利用东南亚资源加工产品销往国内的国际国内投资者,投资领域将积极引导资金进入“桥头堡”经济所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发挥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各专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等园区聚集项目的优势,吸纳更多大项目入驻。
    要充分做好重大项目的布点和各类工业项目的布局,近期以打造“桥头堡”型工业基地为突破口,迅速形成各类产业群,夯实工业化的基础,大大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建设“桥头堡”型的工业基地,先期以建设临海大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重点,即一方面依托铁山港,可以充分利用东南亚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的优势,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海大工业区;另一方面,以建设北海市出口加工区为契机,发挥科技进步的后发优势,打造成本低廉、先进、高效和规范的物流平台,将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及其它国家的最具活力的出口加工区,使之成为北海“桥头堡经济”的坚强柱石;同时把北海工业园建设成为以东南亚特色产品加工为主又能兼顾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大市场的“桥头堡”型工业园;将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对东南亚具有比较优势且又能利用东南亚各种资源的既可幅射到大西南又可面向东南亚的高科技产业园。
    通过临海大工业区的打造,迅速形成以特大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其它工业园区工业的布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类产业群。各类产业集群的形成将使工业步入良性大发展的轨道,城市的工业产值也会成倍增长,整个城市经济也将不断跃上新台阶。
    2、工业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工业化水平提高一定程度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
    这一时期的产业发展,要特别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入,培育和壮大,现有企业发展的重点也应放到大力培植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方面。首先,应利用区位的优势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在北海投资建设大量的研发中心,同时要鼓励现有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它们把握世界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的趋势,制定正确的技术、产业创新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瞄准东盟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发展原则——突出差异化战略,不必求全,而要求精、求专,集中力量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要大力推进现有各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使其成为环北部湾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国际化的基地。要构建知识创新策源地,要创建大学园区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依托重点大学和重点项目、优势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中长期科技创新和攻关规划,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原创性上取得突破。
    3、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一方面要利用产业兴起所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吸引农民进城,从而达到减少农民,转移农民的目的,加快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要调整农业结构,根据资源导向来选择支柱产业,选择适合亚热带种植的品种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选择对东盟有比较优势,互补型的品种;要围绕支柱农产品,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既可以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带动加工业的同步发展;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税收、信贷等方面特殊优惠政策措施,着力抓好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其裂变扩张,形成实力群体;要借鉴工业园的发展经验,建设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现代农业在区域中农业发展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4、金融、保险、信息及其它服务业将随工业与贸易的大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工业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之后,由于贸易与物流已先期获得了大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大资金流。此外,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地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人才、技术也成汇聚之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及其它服务业的时机也随之成熟。
    (三)适时加大力度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全面带动服务业的升级发展,形成完整与高度发达的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朝着能向整个环北部湾地区提供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1、金融业。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向世界或区域提供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是国际化城市的一大特征。北海城市的国际化也离不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和金融服务功能的大提升。北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应借鉴其它国际化城市的经验,大力实施各类金融创新,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包括资金、资本、外汇、期货、保险、黄金等在内的各种金融市场,积极推动北部湾地区乃至整个环北部湾地区的金融融合,全面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建成与经济中心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信息业。当前,整个世界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也正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未来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北海,必须要拥有强大的信息中心,包括综合信息库,高素质信息处理传输能力,发达的信息交换网络,方便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展览、交流、陈列、咨询等配套的信息产业,从而形成强大的面向国内外的信息辐射功能。从现在起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划,促进、扶持和引导北海信息产业和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要适时地利用国内、国际济合作,推动整个环北部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设法建设以北海为枢纽的联合信息网,逐步实现北海与环北部湾地区信息市场网络化,重点建设一批服务环北部湾地区、联结国内外、面向社会、功能齐全的大中型信息咨询机构,建立各类型公共数据库。大力培育信息市场,建立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型信息市场和国际信息交易中心。推动信息网络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方面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单位和家庭发展,促进家用电脑普及化。发展电讯事业,形成现代化网络系统。
    3、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经济中心就是服务中心,北海的服务业应在金融、保险、物流、贸易和旅游业大发展的基础之上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应采取各种措施,着力建立和完善包括信息与科技服务、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业在内的六大城市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逐步成为能向环北部湾地区提供国际国内贸易、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区域金融服务、科技和人才孵化等服务功能的服务业中心。
    (四)分两步走建设国际性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数是体现城市国际交流功能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从现实的情况看,旅游业是北海最具条件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行业。北海的旅游业应通过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革新体制、营造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水平开发建设项目、迅速壮大企业、大力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不断形成旅游亮点、塑造城市独特魅力、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等手段和措施,用5年时间,迅速实现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建成之时,北海基本形成一个以面向国内游客为主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这是北海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
    第二步再用5-10年时间,把北海建成一个境外游客占有相当比例的国际性休闲旅游度假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建成,北海应加大力度开拓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境外游客市场,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境外游客,如:按照国际先进城市的标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与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指示系统、旅游标识系统、旅游资讯服务系统等,应有几种外普通话言的旅游指南、旅游交通图、旅游设施分布图等,还应有外文的旅游报刊);不断推进建设与东南亚国家的立体交通网络,便捷游客入境手续,为发展国际旅游创造可能和提供便利条件;营造浓郁的国际化氛围,既要突出亚热带的阳光、沙滩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又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迎合境外旅游者消费习惯,提升城市品位(如建设适合国外游客度假休闲的酒吧、俱乐部等),延长境外游客的停留时间; 深度挖掘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既能提供高规格的豪华游,又有适合背包族的自助游, 从而扩大国际游客的数量。
    (五)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现代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紧密相连。一个国际城市不仅是产业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往往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中心。北海建设国际化城市应保持文化的国际化与经济的国际化同步。除了建设高度现代化的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各类设施的文化服务功能外,还应该着力采取以下措施推进社会文化交往的国际化,营造北海开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
    1、积极开展城市外交与对外民间交流。在巩固和加强与北海的各个友好城市、姐妹城市的往来和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友好城市和姐妹城市;扩大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相关城市建立起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广泛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区域高层论坛、合作开发和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外国政府、城市和国际机构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商务处和联络办事机构。
    2、大力开展国际会展业。以北海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吸引各种类型国际会议与产品、艺术展览,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营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3、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北海投资、学习和居住。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指除本国居民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多国侨民居住。目前,北海虽然已经拥有一批外商投资企业,但外国侨民在北海居住、工作和学习的为数还很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学园区的资源优势,鼓励这些院校面向海外招生,以提高来北海留学的外国人的数量。另一方面,以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住宅区为基础,按照外国人的习惯和喜欢的方式规划和建设国际化社区,配备国际性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系统,如在社区内兴建高水平的国际学校、医疗机构和俱乐部等,以吸引周边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把高级管理人员的生活区建在北海,创造国际性的文化氛围。
    北海文化要想在整个环北部湾地区具有影响力,并成为主导性的文化,必须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北海城市文化流派。城市的文化魅力越强,文化特色越鲜明,环境和生活质量越高,就越能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旅游者。一方面要大力挖掘北海文化内涵(如北海的海洋文化、开放文化和合浦汉古郡文化等),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单靠挖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北海文化的影响力毕竟还太小,因此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凭经济发展之势,借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人员交往交流之机,不断丰富和发展北海文化内涵。只有形成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流派,北海城市文化在环北部湾地区才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
    (六)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框架,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设施。
    首先要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既要适应城市的空间拓展,又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按功能搞好城市的空间布局,搭好城市的框架;高标准建设城市重点工程,吸引更多的资源的聚集;搞好市内交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和排水等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新建、发展公共交通和环保生态住宅;完善中国环北部湾地区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城市间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与东盟的铁路、公路、水路互补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城市的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发挥城市对周边城镇、城镇对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核心城市与周边小镇的相互补充、依存、协调和共进;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注重建设“数字北海”,构建城市的信息网络,使北海与世界的信息交流和商务往来更加便捷;逐步实现北部湾地区间组织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间电信、公交、电力供应、广播电视传输一体化、金融同城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经济布局一体化。
    在建设城市时,除了在功能上要满足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北海城市的自身特色。根据北海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至少下列六大特点应该成为北海城市特色。第一,具有滨海风光最适于人类居住的特色——生态化的良好维持是其一大特点;第二,适合创业的环境特色,这是由北海发展主要依靠外力推动(即主要依靠从北海以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及其它资源,通过大量外来企业和移民艰苦创业)的发展背景所决定,北海必须营造一个最适合创业者生存发展的环境——充满人文化的关怀是其形成的一大原因;第三,开放与国际交往带来的各种文化融合的特色;第四,区位方面的特色;第五,经济高速发展方面的特色;第六,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因此在北海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人文化和生态化的理念必须始终贯穿其中。
    (七)坚持国际化的发展理念。
    从现在起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应加速渗透到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成为审视、检验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
    坚持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应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指南。即无论什么部门、什么行业、什么单位,无论是作决定、上项目、作规划,脑子里都要有国际化的意识。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城市的“软件”建设,还是“硬件”建设,都要逐步地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政府运作方面,应逐步习惯按国际惯例和规则来办事。要通过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体制创新,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树立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服务的大局意识,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建章立制;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行政法律监督,实现行政机构设置法定化,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和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方式,实现公开审批、规范审批、依法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创新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政府要率先体现国际化的公共精神。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要创造人才安居的环境,创造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环境,创造保护产权的环境,创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不要过多地作为投资主体出现。在城市建设方面,从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乃至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自觉依照国际标准来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国际化功能。在环境保护、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要参照世界上国际化城市的先进做法,制定严格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和更具人性化的服务标准,使我们的城市在高效、有序运转的同时,具备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充满魅力的人文环境。
    坚持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应逐步习惯以国际标准来检验我们工作的成果。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用国际标准、国际水平说话。达到这个标准、这个水平,就说明工作做好了,否则就不算合格。因此,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国际标准来检验、来度量。效果如何,业绩如何,水平如何,要置于国际大背景下,看其是不是按国际化要求做的,是不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那些达到国际标准的,就要肯定、巩固和发展,那些达不到国际标准的,就要改进、纠正和提高。
    坚持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应充分意识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即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北海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就是要把北海建设成在一定国际区域内,经济上有相当竞争力,文化上有相当影响力,投资环境良好的城市。但是,竞争力也好,影响力也好,投资创业环境也好,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尤其是为了北海的人民群众,为了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了他们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顾人的“全面发展”,那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本末倒置。因为一个不能使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城市,必将是一个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凝聚力的城市。如此,经济的增长、国际化城市建设都无从谈起。
    “以人为本” 必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应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要坚决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倾向;要重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注重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要发展多元城市文化;要鼓励居住人口多元化。
    坚持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必须造就现代公民。国际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化,它以人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最重要的标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人的现代化相比,科技的现代化、产业的现代化、人民生活的现代化,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没有人的现代化为保证,经济的发展、法治的改善、文化的进步都难以有扎实的基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把全体居民造就成现代公民。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具有法治意识。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知道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通过法律讨回公道。而不是动辄用破坏公共利益的方式表达不满,用极端的方式维权。现代公民恪守诚信,不用欺诈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现代公民具有自觉的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清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既对社会肩负着责任和义务,又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统一的。他们主动尽纳税的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纳税人,主动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现代公民具有全球意识。他们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懂得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会因为民族、宗教、肤色的不同而歧视他人;他们深知和平和保护生态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意义。现代公民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人格独立的现代人。现代公民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充满爱心。他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扶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造就现代公民,教育是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契机,切实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在全市掀起爱学习、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学习、鼓励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
    造就现代公民,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的那样,“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造就现代公民,政府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公务员要起带头作用。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造就现代公民,就必须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政府要带头守法,严格依法行政。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引入公共管理概念,打造现代意义的服务型政府。改变以往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过多介入居民生活的局面,使政府“变小”,社会“变大”,让居民有更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是居民演变成公民的必由之路。公务员理应是全社会的楷模,他们应该率先成为现代公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公务员队伍中树立与民平等的观念,消除部分人的特权思想。同时,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以律己,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自我教育,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
    可以相信,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北海将在环北部湾地区率先崛起并最终成为该地区国际化的中心城市。北海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应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北海城市的国际化任重道远,北海城市的国际化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汉灵 章伟锋 宣 震:《杭州建设国际性城市研究》,(城市联合信息网)。
    2、孙升渠 李汉灵:《我国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研究》,(城市联合信息网)。
    3、曹玉进 张 维:《我国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趋势研究 》,(城市联合信息网)。
    4、《钢铁政策出台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环北部湾经济圈》,(南方网)。
    5、李佐军:《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七大理由》,《上海证券报》。
    6、《3%国土将产生2/3的GDP 中国经济集聚三大城市群》,(新华网)。
    7、北海市商务局编:《北海市对外开放十一五规划》。
    8、三亚旅游要实现国际化(深圳信息网)。
    9、郑伟光 欧阳旺:《广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讨 》,(城市联合信息网)。
    10、张辉 李智:《中国城市化进入第四波浪潮 》,(中国城市化网站)。
    11、倪 焱 章伟锋 :《全球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发展历程与功能分类 》,(中国城市化网站)。
    12、谢伏瞻:《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拉动力》,(新华网)。
    13、袁晓江:《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4、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2005广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15、北海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北海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全部评论: 最赞|最新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国际化?从何而来?(回复英)国际化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类型多元的城市概念。北海城市发展的目标不是全球性的国际城市,更不是国际化大都市。北海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北海打造成环北部湾地区有影响力、有幅射力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城市,即环北部湾地区国际性的中心城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目标来探讨北海的国际化,去分析北海国际化的条件和趋势,然后去寻找北海国际化的对策。
    因此,北海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可以使北海在主动参与全球城市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迅速地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与品位,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以谋求得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北海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北海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探讨北海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正逢其时,对于指导北海在新时期抢抓机遇,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沙发 2012-10-11 16:42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回上一楼: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果,也是对北海市情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化。尽管和国内或世界上的国际化城市相比,北海目前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海这种战略构想是不着边际的空谈。
    其一,任何一个国际化城市都是由普通城市演进而来的。北海目前距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差距巨大,这一点是应该正视的,但差距不是冻结北海国际化的理由,应是北海实现国际化的动力和依据。
    其二,从国际化城市的形成发展的规律看,国际化城市是随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形成或转移的。目前,世界经济的重心正朝着太平洋西岸转移,特别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量越来越大。同时北海所处的环北部湾地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时期,该区域在中国经济格局乃至中国与东盟整个区域中的地位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此外,从北海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北海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加速现代化的机遇期,并且推动北海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三,从加快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将发挥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环北部湾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一水连接“两国四方”,即越南北部、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南部,海西部,北部湾地区海湾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390公里,南北长约500公里。这个区域内的主要城市有湛江、海口、广西临海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以及越南的海防特区,陆地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0多万。
    环北部湾地区有很多重要的优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如,环北部湾拥有中国最漫长的海岸线、港口、油气、有色金属资源都具有相当优势,堪称自然资源富饶之地,同时,由于该地区靠近珠三角、港澳等发达地,也与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方等相对落后地区相邻,这样的经济反差形成了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环北部湾地区的经济明显地落后于中国其它沿海地区,这既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低和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也反映在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经济实力弱等各方面。
    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地区长期没有能够形成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幅射力和影响力的头领城市,即经济中心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难想象,环渤海湾没有京津,长三角没有上海,珠三角没有港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是不是会和今天的环北部湾没有什么两样?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珠三角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发展速度快于比它经济基础更好的长三角,除了观念更新快,敢于尝试敢于闯外,相当程度得益于将香港的产业转移独自揽于怀中。而改革开放以来,也正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开始。这个时候,外资的进入也是有选择的,首选的就是中国市场化程度相对高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的中国中心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自然就成了首选地。它们也自然被推到区域经济领头羊的角色,然后再由它们辐射到周边城市,连点成片,带旺整个经济带。可以说,沿海发达经济带无一能跳出此种发展模式。
    而在环北部湾地区,却一直没有能够形成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能够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带动作用的龙头城市。
    其四,国际化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类型多元的城市概念。北海城市发展的目标不是全球性的国际城市,更不是国际化大都市。北海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北海打造成环北部湾地区有影响力、有幅射力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城市,即环北部湾地区国际性的中心城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目标来探讨北海的国际化,去分析北海国际化的条件和趋势,然后去寻找北海国际化的对策。
    因此,北海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可以使北海在主动参与全球城市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迅速地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与品位,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以谋求得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北海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北海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探讨北海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正逢其时,对于指导北海在新时期抢抓机遇,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3楼 2012-10-11 17:13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对师兄“至于楼主的文章,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首先是南宁,这个改不动,如果不是南宁,钦州现在也比北海更有条件了。看看2012年广西在建高速公路,钦州至六景,钦州至崇左,玉林至北海,北海的腹地在延伸,但打开地图一开,钦州的腹地更辽阔、实力更雄厚,再看钦州的经济规模、港口规模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北海别提国际化城市了,连区域中心城市都没份。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提法不仅宽泛,缺乏张力,也没有内生动力”
    的回复(兼答gpl):仅以以下四点予以回应:其一,未来北部湾必有大发展;其二北部湾大发展必以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产生和高速成长的形式实现;其三、未来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中最有经济实力因而对周边地区最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的城市必在北部湾沿岸——很可能是北海、钦州或湛江当中的一个,但绝对不是南宁;其四;由于北部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未来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中最有经济实力的城市具有国际性不足为怪。关于前三点本人不想多做阐述,本人的两篇拙作已做了大量的论述,如果楼主不愿细看,可仔细研读一下有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方面的的材料,去费心研究一一下未来二十年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走向和调整格局,尤其是空间格局的调整,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关于第四点,楼主想多说两句。打造国际化城市的确是前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许多城市将其发展目标确定为“国际化城市”也曾受到建设部高官和一些专家的否定批评。但以我个人的理解,就经济实力、人口、城建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以及信息化和城市群中母城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联系(这些决定了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而言,我国很多城市丝毫不亚于欧洲的许多老牌国际化城市,之所以我们的城市不能成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的国际化城市则完全是因为中国本身复员辽阔的缘故。而未来的环北部湾城市群,其多国性却很容易让其中心城市具有国际性,这不足为奇。
      最后想说,就城市发展的前景来看,总体而言北海、钦州或湛江目前仍处于同一起跑线。抓住机遇抢先起飞最为关键。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4楼 2012-10-12 11:18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答桔村富郎:本人不想对楼主的“杂文”进行评价,也不会以你这类“文人”为对手开展论战,其理由大家心知肚明。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5楼 2012-10-12 14:27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回闻天:与神经病诊断者在一起,我们不敢多说话。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6楼 2012-10-12 23:23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回闻天的,浪费时间,没得救,这家伙想搞事。”:与神经病诊断者在一起,我们自然是不敢多说话的。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7楼 2012-10-12 23:35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回复桔村富郎的““本人不想对楼主的杂文进行评价”,那当然,自己屌不到自己,因为“本人”就是“楼主”,“楼主”就是“本人”,都是你自己。”:感谢您为本人发现了如此高级的错误,看来我是非拜您为师不可了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8楼 2012-10-12 23:53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回复师兄“你能大致描述建成后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象现在哪个城市吗?也就是可参照比较的榜样。”:关于北海未来的摸样,我已说得够多了不想再说了,累了。也许在近20年内,大连和青岛都应是北海学习的榜样,20年后北海至少应该达到他们目前的水平,在区域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应与它们目前在各自区域中的作用相类似——我知道此话一出立马就会遭到炮轰的,但我还是要这样说,因为我坚信北部湾会有大发展的,在这个大前提下,任何梦都是可以做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欢迎为北海的未来多做假设,多方求证,多开思路,多荐有益之言。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9楼 2012-10-13 17:11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i请看2011年广西各地市城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转自红豆社区):
    [mg]https://img.beihai365.com/bbs/photo/Mon_1210/110858_70231350207732556e4640536e61c.jpg[/img]
    “用水人口”“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是最能反应城市城区实际人口规模的数据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0楼 2012-10-14 17:47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对不起图片为未上来给个链接吧: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7620196.html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1楼 2012-10-14 17:50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感谢闻天帮忙上了2012广西各城市数据统计图片。只想说明,几年过去了,北海的发展虽不尽如人意,但在北部湾必有大发展以及北部湾沿岸必将产生国际化城市的大前提下,与沿岸的的其他城市相比,北海不必过于自卑,北海仍有机会。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2楼 2012-10-14 23:22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国际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中国标准:小城市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下、中等城市20~50万、较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100~200万、特大城市200以上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  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  三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  四级城市:除以上三级以外的其他城市。
            为认识城市特征,判别各种城市间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类别。其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分类方法逐步由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1975年美国卡特(H. Carter)把城市发展过程概括为5个阶段:一般性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分析、经济基础研究、多变量分析。城市分类方法因目的、要求而不同。如按城市性质的职能特征进行的分类称职能分类;按城市人口数量和建成区范围而进行的分类称规模分类。还可按城市形态、地理位置、历史起源等因素进行分类。其中职能和规模分类因可阐明城市基本特点,有助于城市体系研究,当前已广泛应用于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布局规划。1943年,美国哈里斯(C.D.Harris)根据城市各种就业人口占全市总就业人口比重,把美国城市划分为加工工业、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多种职能、运输业、矿业、大学和游览疗养地等10个职能类型,这一分类法在国际地理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其后,美、英、法、日、苏等国相继对城市职能分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但迄今尚未得出一致公认的、合乎理想的分类方法。现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各部门就业人口数作为划分城市职能类型的依据。中国学者将城市职能分为三大类:①以多种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②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③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如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规模分类方法均以人口数量为依据,但各国采用的人口数量分级指标不同。西方学者研究世界城市时常用等比数量指标进行规模分类,如把10万人以上城市分为10~20万、20~40万、40~80万、80~100万、160~320万、320~640万、640~1280万等类。中国按非农业人口数量将20万人以下建制市称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为较大城市,100~200万人为大城市,2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苏联将5万人以下城市称小城市,5~10万人为中小城市,10~25万人为中等城市,25~50万人为较大城市,50~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中国城市级别划分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 :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5个)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 :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  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 :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这些城市是中国的“108好汉”,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3楼 2012-10-16 08:48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北海市
    引用59楼“北海的机会在于度假北海,而不是建设国际化城市。因为中国度假产业正开始大爆发。”
    不错,未来度假、旅游等产业在北海必将会有大发展,但这只是北海大发展中的一部分——是一小部分。真正的大发展将体现在区域性的航运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对内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临港大工业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类生产型和生活类的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北海建设成为产业支撑强、开放水平高、生态环境美、人民生活好、发展前景广的区域性国际化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实际上就是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一种蹈光养晦的提法。所谓区域性国际化现代产业集聚基地,实乃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的一个早期阶段。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4楼 2012-10-17 09:46
    引用回复

    北海市民

    精华1
    来自: 广西南宁市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广西考察北部湾经济区时提出了:扩大向西南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的指示要求。同时,也对北海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北海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新亮点。把北海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的机会来了。
    复制本楼地址 | 举报 | 全看 
    楼主 15楼 2013-08-02 21:15
    引用回复
    描述
    快速回复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恢复刚才写的帖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贴 | 点这里注册
      商情广告
      牵手人生婚介

      牵手人生婚介-->告别虚假婚托,走进真正完美&健康的美好姻缘。

      18777968058 苏老师
      好儿郎潜能早教私塾学堂

      潜能早教训练记忆高效学习。 学用经典一对一教多语种学。 德智体美琴棋书画游学自然。QQ:40173649

      13977928888
      德创物流

      高端管理系统,专业规范流程

      电话:18077952077
      『1886私人摄影』

      『1886私人摄影』限量版外景婚纱专属定制强势来袭!让你一生一次的婚纱拍摄过程成为您爱的旅途!电话:15278914886;QQ:1213203842

      15278914886
      博瑞生活代理服务公司

      专业帮忙办事--大事小事偷懒事,难事丑事棘手事。您花钱,我们帮你办。

      0779-3033215
      北海市菜园里辅导学校

      学校荟萃了部分从事教学多年、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 面授教学与远程教学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

      电话:0779-3033720
      北海市少年儿童故事大赛

      北海市少年儿童故事大赛开始报名啦! 电话:13977956775 0779-2652985

      0779-2652985
      北海市中心血站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血费报销咨询电话:3909616   北海市中心血站网址: bhzxxz.com

      电话:3909616
      玉林师范学院

      2013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学习时间短,学费低,国家承认学历,可办教师资格证等。

      13607792093  曾老师
      中国藏茶藏金阁

      主营藏茶系列产品,冬虫夏草、青稞酒、青稞饼等。藏茶具有降血脂、血压功效,乃送礼佳品。

      0779-3831366

      yx1717楼主

      北海市民

      主贴精华 1

      了解北海365

      本站内容为用户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