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愿者呼吁立法保障权利
http://www.cnmaya.com 12月29日 16:43 新华网
当一名志愿者光荣吗?“当然。”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当蜚声中外的西湖博览会落下它那沉重的帷幕后,杭州市的1.5万名志愿者除了还在回味奉献爱心的喜悦外,也为自己在西博会上碰到的种种尴尬而苦恼。通过沉思后,他们纷纷提出呼吁,要求为志愿者立法。
在今年的西博会上,一些疑问总是时时盘旋在志愿者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姜玲娣是国际家具展的志愿者,一些摊主听说志愿者是不拿报酬的,常把她呼来唤去,重活累活留给她干,她的同伴也碰到了类似的事情。负责分派志愿者的老徐说:“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辞掉了临时工,要求我们增派志愿者去帮助搬矿泉水、家具或干重体力活;有些公司甚至将志愿者的用处发挥到极致,缠着他们直到晚上10点钟的末班车才让走人。姜玲娣不解地说,“我们是来献爱心的,却不是来当廉价劳动力的”。
除了把志愿者当成廉价劳动力外,在一些志愿者服务领域,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如在西博会旅游导游服务中,由于一些外地游客频频光顾志愿者的义务导游摊点,抢了一些“野导游”的饭碗,引起了双方的冲突,有的志愿者摊子被掀掉了,有的还挨了打。另外,一些志愿者在举报制作假证件的不法分子或在为精神病人服务的时候也招到类似的伤害。杭州市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一再告诫志愿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但他同时也表示,有些事不只是注意了就能万无一失的。
是不是志愿者服务就非得是无偿的?现实让人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绝对的无偿肯定会影响志愿者的积极性,工作热情也很难持久。”他举例说,他常去杭州市第一福利院进行敬老服务,路途非常遥远,可车费和饭钱都是自己掏的,这合理吗?西博会期间,有几十位负责联络志愿者的管理人员的车马费和电话费也都是自掏腰包,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我们很想为他们创造条件,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还有一些志愿者问:“学雷锋做了好事不但得不到好报,反而还受委屈,该怎么办?”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西博会的美食节上,他看见一位老人因拥挤被人推倒在地,就上前扶了一把。老人的子女过来后不仅没有表示感谢,反而恶狠狠地责骂他,一定要他赔偿医药费,任凭这位志愿者怎么解释,对方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反问说,不是你撞倒的你扶他干啥?面对如此逻辑,这位志愿者甚感悲哀……
以上一系列问题不仅让志愿者陷入尴尬境地,也让他们陷入沉思,开始走上了一条注重保护自我安全和维护自我利益的道路。社会上要求为志愿者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志愿者活动不仅是一个道德的规范,也应是一个法治的规范,要把志愿者服务纳入政府和社会保障体系及法律体系,为志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志愿者活动才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公民的自觉行动,志愿者队伍也会日益壮大。
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志愿者立法”的具体法律、法规条文,准备向杭州市人大提交提案。他们认为,为志愿者立法不仅能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能为志愿者营造一个很好的服务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建立赔偿机制,对诬陷见义勇为者或志愿者的行为人实施必要的处罚;对滥用志愿者的廉价劳力搞经营性行为的业主,通过法律强制性地要他们向慈善机构或志愿者协会提供一笔捐款,以保障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来源;对志愿者的必要费用,也可以用法律来保障,允许志愿者组织在社会上开展有限的募捐活动。有了经费,类似香港的义工制度也可以逐渐建立起来,从而使志愿者活动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完)
编辑:城市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