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新涛唱大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纪事(上)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庞革平 谢建伟《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5日 01 版)
一个顺势而生的战略决策,给同一片海,带来动人的拍岸涛声。
激越涛声来自国家批准实施将满3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是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独特区位的经济区;这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经济区;这也是我国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潜力最明显的经济区之一。
从实施规划前夕的“风生水起”,到眼前的“千帆竞发”,这片海域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大潮中,划出一道亮丽的发展弧线,成为助推壮乡起飞的新翅膀,成为加快中国沿海新增长极崛起的强劲引擎。
速 度
吞吐量三年翻番再造一个北部湾港
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及玉林、崇左两市交通和物流组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居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交汇点。在这片地处北部湾顶端、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近年开放开发带来的神速巨变,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见!
北部湾高分辨率遥感实验基地,珍藏着一组对比鲜明的“太空图”。实验基地工程师廖永生介绍,2008年5月,钦州保税港区所处位置还是一片茫茫海域,仅仅过去半年,钦州人就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吹沙填海,创造了“一天造地40亩”的“北部湾速度”,在海上“吹”出了2.5平方公里陆地。到今年9月,吹填面积又扩大了3倍。一个面向大海连接东盟的保税港区,就在这里拔地而起!
这个保税港区所在的钦州港,3年前与北海港、防城港一起组成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去年,港务集团吞吐量达到9407万吨,比成立集团前翻了一番多,3年再造了一个北部湾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说,我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北部湾沿海结束了3个港口以往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历史。现在,北部湾正跃动着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叠加效应。
已握成拳头的广西北部湾港口群,成“U”状排列,敞开胸怀迎接着东盟和五湖四海;对我国腹地而言,港群又如同一个巨大的扇面,在进出吞吐中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及海内外的交往与振兴。
三港归一的北部湾港,在国际金融海啸汹涌而来的2009年,绽放着一个耀眼的数字:以高出同期全国增长4倍的奇迹,为当地和周边战胜危机作出了贡献。同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15.9%,分别高于广西2个百分点和全国7.2个百分点,而广西当年的经济增速也居全国前列。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叶时湘自豪地说:从2006年到2009年,西南地区金属矿石、煤炭、石油等大宗散货经集团港口疏运的货物占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从40%左右提高到65%以上;华中地区货物从此出海的比重,由1.9%提高到12.51%;每年北部湾港进出口东盟国家的货物近600万吨,其中磷酸出口量已占全国出口量的50%。
与北部湾港群配套运行的保税物流体系,除钦州保税港区外,还有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一个经济区配套如此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在全国并不多见。
这些与海陆空并举的现代交通设施相互对接联通,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勃发的发展力和吸引力。
对北部湾的发展了然于胸的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主任陈武透露,未来3年,北部湾港将在现有211个生产泊位、46个万吨级以上码头的基础上,投资440多亿元,新建80个从万吨至30万吨级的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使北部湾港总体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举足轻重的枢纽大港。
产 业
临海工业集群挺起未来发展脊梁
大港口,大通道,新增长极,都呼唤着现代化的临海产业群。
两个月前,在北部湾核心工业区的钦州,空前规模的“多喜临门”,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入重大收获期:总投资152亿元的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顺利投产的同时,中石油二期又一个1000万吨项目前期工程同时启动;而建设总规模为180万吨浆、310万吨纸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也宣告投产。依靠沿海优势建设的这些重大项目,将催生下游巨大的产业链。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少数民族地区首个核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防城港核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核电站,与南宁、北海的火电厂、红水河10个梯级水电站相互作用,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广西的发展提供巨大电能。
在进行产业调整合理布局时,既发挥经济区整体政策优势,又因地制宜各显其长,这在经济区各市随处可见。
首府南宁,坐落在东盟经济开发区内的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正引进一批台企和20多个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轻纺服装鞋业基地。
拥有“天下第一滩”的北海,在以超常之举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电子产业园,已创造了北海实行开放以来首个过百亿元的电子产业。
在毗邻广东的玉林,为充分发挥全市最南端的龙潭产业园的带动作用,玉林市常务副市长戴毅总在双休日把办公室和床铺搬到产业园中。
在接壤越南作为北部湾经济区“西翼”的崇左,市长黄克谈到在凭祥综合保税区打造“两国一区”的共同产业园区时,一再强调必须实现交通、产业、服务上的无缝对接……
统计表明,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布局的29个专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产业项目达814个,总投资3050亿元,其中已建成446个。
“没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富于活力的企业,就没有北部湾经济区的明天。”基于这样的认识,广西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未来3到5年内将投资15000多亿元,优先重点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等14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4大新兴产业,形成“14+4”的产业集群。这些千亿元产业将铸就北部湾经济区和广西未来发展的经济脊梁。
自治区主席马飚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弥补了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链条最后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将有利于我国最终形成沿海“两角两岸两湾”的经济和谐发展新格局。
环 保
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和谐共处
北部湾经济区,有我国迄今最洁净也是最后一个整体规模开发的海域。因此,人们纷纷提出疑问:随着大批项目的涌入,今后还能看到此处常在海面成群嬉戏的中华白海豚吗?
这样的质疑,深深触动了建设经济区的决策者。在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的表述正成为全市的共识与实践:“我们坚守越是后发展越要重生态环保的理念,要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和谐共处。”为此,钦州在发展大工业时有一条“铁律”:凡环保不够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进入。
被称为“北部湾之肺”的防城港,拥有国内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示范区,被蔚蓝的海洋簇拥着的城市享受着“全海景”的良好生态。市委书记禤沛钧坚定地表示:“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海。”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南宁,正努力由“半城绿树半城楼”的“中国绿城”向水清岸绿的“中国水城”转变,在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车荣福眼里,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南宁的珍贵名片。
在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前列的北海,连年天天都是优良空气的指数记录,让市委书记王小东和很多市民都以自豪的语气介绍北海:这里的优质空气常常让外地犯有哮喘等毛病的游人,到北海后不药而愈。
“保护生态,既是责任所在,也是自身的根本利益所在。”抱着这样的信念,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决定将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的排放标准,从国家要求的二级提高到可以用排放水来种花、养鱼的一级,为此多花费了近10亿元。金桂浆纸项目污水处理系统由原先的1亿元投入提高到5亿元,排污管延伸至距海岸8公里以外。
为从整体上保护北部湾经济区的自然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3类地区,其中1/3的地域将建成生态屏障。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建成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4个城市的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共有14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163个污染源被纳入可控范围;广西沿海直排入海的工业污染源已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一系列的环保举措,让广西北部湾沿岸的陆域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广西北部湾重点海域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去年,广西平均海水水质和全年平均海水环境功能区的达标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1%和6.3%。
让著名动物学家潘文石教授深为担忧的钦州三娘湾“海上大熊猫”野生白海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最近6年新增了10多位成员。
“生态保护呼声”并非只限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已出台实施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昭示着广西“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坚定理念。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谈到这一理念时字字掷地有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资源、是财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伤害民生的速度,再快也不要;效益,再高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