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历史与回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重大的节日都穿着。而当今中国只有现代服饰,要不就西服西服,难道5000年历史的华夏民族就没有自己的传统吗?还是断层三百多年的我们无法重拾?
汉族并非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汉族,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在满族侵略并强行实施剃发易服令,屠杀与抗争了三十七年之后,汉服最终从华夏的土地上消失。满服的长袍、马褂、瓜皮帽,再加一条金钱鼠尾的装束,在刺刀、血泊中被固定下来。
汉服运动是公元21世纪初在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汉族人大国思想觉醒的背景下,以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满清统治前中国人服饰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运动。
汉服运动是中国人民民间发起的文化复兴运动,汉服倡导者认为55个少数民族皆有穿着民族服装的权利,而历来56个民族全家福照惟独只有汉族代表穿着完全不能代表汉族的T恤甚至西装。因此穿着汉族传统服装乃宪法赋予汉民族的权利。
汉服复兴,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汉服复兴的纪事: 2003年11月22日 壮志凌云第一个被报道穿汉服上街的人,汉服运动的局面为之一新。
汉服运动第一人——王乐天
王乐天第一次把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穿上了街头。这是自顺治帝下令改穿满服,汉族服饰绝迹了三百多年以后,第一次在街头出现。
那天,王乐天身着汉服行走在郑州市区。但当他路过一家商场时,却听到门口的迎宾小姐冲里边的人大喊:“快来看呀,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经过步行街的拐角时,几个小孩子看见他,也哄笑着说“八格牙路”。
尽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乐天还是坦然地穿过人群,走在郑州最繁华的街道上。这一行,愈加坚定了他推广汉服的决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很快,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王乐天身着汉服的照片,那天风很大,他的头发有些乱,但飘逸得充满汉韵古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偶然看到了这些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6年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的“诸子百家园”里,十几名学生身着汉服,手持弓箭,这是360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举行射礼。 4月9日下午2时,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诸子百家园”里,“百家廊”前,十几名学生身着汉代古装,手持弓箭轮番上阵,再现了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乡射礼,这也是清朝肇始360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举行射礼。
射礼是一种以射箭、比赛、礼乐、宴饮为载体的中华礼仪,“射”只是表,而“礼”才是其追求的核心价值。射礼所追求的,以通过射箭比赛、礼乐配合、谦逊和让、道德自省,以“教民礼让、敦化成俗”,被称为“立德正己之礼” 。
活动开始,鼓声响起,12位人大学子分为主宾双方,按照明代射礼的具体程序和礼制分别进行献宾、宾主、献三宾、献众宾等环节。随后,主宾双方开始射箭进行真正的比试。射箭比试总共进行三番,每番四射。三番比试之下,主宾双方按照中靶箭数决出优胜者。最后,胜者为败者斟酒,落败者饮酒。
人大学生上演明代精彩射礼
2009年3月7日,英国同袍聚会,以巡游方式宣传汉服。是第一次被报道的海外汉服宣传事件,也拉开了全球汉服运动的序幕。
煌煌天汉之风,黼黻华裳再现。一群从英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华人留学生身着汉服聚首在伦敦,发起了英国首次群体汉服宣传活动,揭开了汉服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序幕。他们首先去到大英博物馆参观,那里陈列着大量原本属于我们如今却流落异乡的国宝。然后在中国城聚餐,餐后就在中国城进行主要的宣传展示活动,配合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向大家介绍汉服的历史民族意义。最后在英国的标志性建筑大本钟那里我们会有一个小总结和合唱。《重回汉唐》《我的中国心》《精忠报国》这些歌曲,都是海外学子对华夏一腔热情的最好诠释。
汉服复兴运动在海外的展开,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汉民族独特而博大的悠久文化。汉服的再现,也更加唤起了海外华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与深情。随着首次活动的圆满进行,今后将会更多更严谨的组织各种汉服宣传活动 。
伦敦中国城与《伦敦时报》合影(本次活动得到了《伦敦时报》的支持与全面报道)

2006年5月16日,来自武汉市的516名18至20岁的男女学生,在东湖磨山楚城广场举行首届汉服成人仪式,这也是官方首次参与的大型汉服礼仪。
2006年5月16日,一场典雅的汉服成人仪式在东湖磨山楚城广场举行,来自武汉市的516名18至20岁的男女学生身着优雅端庄的仿古服装,武汉市领导在为学生加冠。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加衣冠”、“成人宣誓”、“敬师长”、“敬父母”等活动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一举一频颇有三楚古风。武汉市自2002年将这一天定为“武汉市18岁成人节” 。
成人仪式
2009年6月1日,浙江理工大学生自制汉服学士服,为首次媒体报道实践汉服毕业照。
浙江理工大学05服装设计与工程(2)班的同学,设计师根据周制太学生汉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所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红、黑、白经典搭配的、最简单最接近现代的汉服,成本价每件约50元。
穿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毕业

在英国,一群年轻人穿着汉服

2009年5月28日,四川成都民间举办的端午节,签到人数达195人,活动超过240人,观礼人数超过400[84]。是汉服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
四川电视台(SCTV)已在晚间新闻联播细播了着汉服过端午的报道,一大片惊艳的汉服美女帅哥同袍及着时装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隆重庄严的祭祀,众汉家虔诚庄重的正坐及全程静默的观礼可以证明。六十多人在台上的汉服(秦汉到宋明全部款式全齐)展示让市民惊叹,多采多艺的展示活动让现场台上衣袂飞扬,台下同袍掌声如潮。最后的《汉家衣裳》合唱让同袍全都热泪流淌,哭着唱完最后几句,就是铁石心肠也为之动容流泪。
当日活动内容为:汉家基本礼仪学习,汉服款式和端午节相关知识介绍,端午祭龙仪式 ,分组斗蛋比赛,最后总决赛,草地午餐,编系五色丝线,兰汤祓禊,联句联诗,才艺展示,刺五毒游戏,汉服活动全家福合影,列队合唱《汉家衣裳》。
成都端午活动合影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心中的“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华夏文明复兴运动。
有以下主题:
① 重建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的独特的华夏人文风貌。
② 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各族群对文化命脉断流危险的应对。
③ 重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造华夏中国独步世界、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能力。
④ 文明解释标准的重建。
⑤ 民间力量的生长,民间智慧的觉醒。
⑥ 中国人从压抑民族性、刻意回避民族性走向正确对待民族性。
⑦ 用千年汉文化的阳光涤荡民族几百年的心理阴暗。
⑧ 汉服运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中国“民族和解运动”
⑨ 以虔敬的学习继承华夏的人文遗产,以复兴的精神独立地开创文明日新的前景。
简略转载,有兴趣了解更多华夏传统的朋友也贴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