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历史文化悠久,有话讲“先有高德市,后有北海市”,证明高德开市比北海早。 北海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在大好形势下,北海全域旅游建设加速发展,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原生态文化、古建筑文化、渔猎文化,守箔文化、养大蚝文化、造船文化、牛市文化、宗教文化、丝路文化、西医医学文化、乡愁文化的高德三街,高德中间沙,高德外沙,七星江出海口的高德外沙港得到了开发利用,成为4A级网红景点。 在高德老街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开埠之初,我到高德老街兜圈,在中间沙见老曾在一架仿古木制货车上摆卖酱醋和宣传酱醋文化。见此,我停在货车前跟老曾了解老街开埠情况,老曾讲有很多人来行老街。 我拿起摆在货车上的一本宣传册浏览,见册上有“老祖母”酱品介绍,有生产厂址钦州市平吉镇字样,看到“老祖母”和平吉,我分外亲切。我的外母乸一直用“老祖母”的特级白抽煮菜,外母乸常叫我去环卫路上的“老祖母”买白抽,直到现在也是用,有10多年了。再加上在1980年代,我常去灵山县新光农场寻亲戚,要从北海汽车客运站坐班车到钦州汽车客运总站后再转去灵山县陆屋镇的班车,途中经平吉镇。有时从新光农场坐车去平吉镇趁圩买驰名十里八乡的平吉红焖狗肉打边炉。
我问老曾:曾叔,你的厂在平吉。 老曾:以前在,现在迁到合浦工业园。 我:我常买“老祖母”的白抽,柠檬酱,醋,辣椒酱,面豉。 老曾:哦。 老曾:这个货车是临时摆的。我在三街有一间酱园,主要摆以前制作酱醋的老工具,展示酱醋的历史文化。 我:哦。我去看看。 老曾:听你口音是北海土音,你是北海人。 我:系啰,正宗吃咸汤做餸拌白粥长大的北海土佬。 我:我经常从海滨公园游水经过高德到沙脚。 老曾:你咁恶游水?我年轻时游水去箔督。 我:游得去箔督的人,游泳能力很强啊,你够厉害。 老曾:我以前是北海市游泳队的,专项是蛙泳。 我:我年轻时也是北海市游泳队的,周永贵教练是我的启蒙老师。 老曾:周教练也是我的教练。 我:哦!北海真小,兜一圈遇上师兄。 老曾:得闲到三街酱园来坐坐。 我:我一定去。 见到曾师兄不久,我专程到高德老街酱园参观,了解酱醋文化。
在酱园里,我在展示台的书上找到一段文字: 酱,从周朝以来有三千年历史,酱油从秦汉以来也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从东汉《四民月令》、北魏《齐民要术》、宋代《山家清供》、明朝《本草纲目》等都记载着酱油的古式酿造。几千年的实践,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酱油酿制经验,各地均有祖传秘法,直到现在天然晒露法俗称传统酱油酿造法,也还在沿袭。该工艺是以大豆、面粉为原料,以竹匾或竹帘为制曲工具,靠自然界空气中微生物发霉制曲,天助曲好,制曲时间为七天,天然曲制成后与浓盐水混合置于大缸内,迈过三伏炎暑,历经日晒 .夜露,酱醪由淡变褐,太阳的光和热促进酱醪的成熟,春天投料,晚秋时可以榨油、抽油、滴油,传统酿造周期长,设备简,投资少,但酱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滴滴醇和,厚厚体态,久贮不霉,湖南的龙牌酱油造就了历史的辉煌,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的奖章。 ——————————在我藏书中,有一本《中国文化知识精华》,里面有一段关于醋的文字。 “吃醋”的历史: 醋乃“开门七件事”之一,其历史也可谓悠久。《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请傅说任自己的宰相时道:“若作酒醴,唯尔曲蘖;若作和羹,唯尔盐梅。”大约这时尚无人工制醋,若需酸者,尚以梅类代替。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古太平,萁荚生阶,其味酸,王者取之以调味,后以醯代之。”这个醯,即醋,《说文解字》:“醯,酢也。”《酉阳杂俎》:“酢,醋也。”唐代成玄英《庄子疏》云:“食醯,酢瓮中蠛蠓,亦为醯鸡也。”这儿的“酢”亦即醋。 春秋战国以后,酿醋得到普遍发展。东汉崔《四民月令》云:“四月立夏后……可作酢。”又“五月五日……亦可作酢”。不仅酿醋普遍,其制作技术也不断得到总结、提高。南北朝时贾思勰在《齐民要 术》中就记载了22种制醋法。历代也出现了载誉天下的名醋。如《记事珠》云:“唐世风俗贵重桃花醋。”《元化掖庭记》言:“元时醋有杏花酸、脆枣酸、润肠酸、苦苏浆。” 醋不仅可作调料,甚至有其医学功能和洗涤效用。 我国人喜欢用醋,甚至创造了“吃醋”这一特殊的语词。“吃醋”被喻为在男女关系上产生的嫉妒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