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些都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绝地重生的经典战例,也是我们儿时课本上学过的课文.相信大家都会有着深刻的印记,尤其是"飞夺泸定桥",更是人们心目中不可思议的梦幻史诗,那一幕简直就是神奇的象征.
继去年九月在贵州"四渡赤水"之后,今年的1月初,,经昆明禄劝县进入金沙江皎平渡---四川会理古城----西昌凉山彝族地区---安顺场---泸定桥.途中所经历的高山峡谷也为之惊叹路途的凶险,对当年红军长征所经历的百般艰辛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借用网络1张佳作,先让大家感受下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势险要.这里就是83年前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看着照片高耸入云的山势,真有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当年作为先遣队的干部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团长陈赓与政委宋任穷带领下,翻山越岭急行军160里,于当天夜晚赶到金沙江南岸,占领并控制了对岸渡口,干部团一部兵力还要在不休息的情况下,越过这些连绵四十公里的高山绝壁,攻打下居高临下的通安镇,卡住峡谷的制高点,确保渡口安全.真难以想象,连续急行军160里,背着沉重的战斗装备,拖着疲惫的身躯,是如何再次翻越这些高山的?

动车到达昆明,先参观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这里走出了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开国元帅

云南陆军讲武堂正门

楼主与身着当年滇军服装的卫兵合影

讲武堂旁边的翠湖海鸥成群

从昆明来到禄劝县汽车站,这里离金沙江皎平渡还有140公里.

去金沙江皎平渡途中,看见这警告牌,不免心中多了几分压力

一个下坡30公里,汽车就这样在大山里穿行着,山上还不时有落石滚下

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块散落在路面

山路很窄,但路途风景很美

下了一个30公里的大坡来到皎平渡.83年前,3万红军就是在这里依靠6条木船,在当地37名船工的帮助下,经过7天7夜的不停地摆渡,从这里全部顺利渡江,从而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看晈平渡地理环境,感觉比之前走过的娄山关还险要

建于九十年代中期的皎平渡大桥,再过两年,这个景区连同桥梁将都将不复存在了,离下游不远的地方建有世界第七大的水电站,电站建好后,这里全部都成为厍区.赶在电站建好之前来到这里,还有幸一睹皎平渡的险峻

巧渡金沙江纪念碑上的红军雕塑

巧渡金沙江纪念碑

巧渡金沙江纪念馆对战役的介绍
曾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工名字.2006年,随着93岁老船工张朝满的离世,当年曾帮助红军巧渡金沙江的37名船工全部辞世。
部分船工照片.当年红军官兵对船工很好,每天都杀猪款待船工。帮助红军渡江船工的报酬非常优厚,船工每天吃六顿饭,可以领五块大洋。船工们也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为了确保渡江安全,黑夜里,皎平渡口两岸燃起了火堆,熊熊火焰将金沙江照得通红,通宵达旦地摆渡红军过江.

金沙江岸边的一排山洞,已有百年历史.当年红军过江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就住在这排山洞里

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住过的山洞

山洞依然保持着老样子

毛泽东同志住的山洞,洞不大,想不到洞顶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嵌着无数的香烟头。可以看出,这些烟头是点着以后嵌上去,,全国人民都知道伟人好抽烟,来到这里都会怀着崇敬之心,献上几根香烟,以示祭拜


洞顶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嵌着无数的香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