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事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视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并构成特定社会形态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整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1942年,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新政府的责任是“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 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两大历史任务。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第一次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放在一起作为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江泽民同志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胡锦涛同志强调,“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回望百年党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
一要强化文化创新。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要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文化安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要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提升文化领域应对风险的能力,依托新技术筑起“文化护城河”,为文化安全保驾护航。三要讲好中国故事。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方式,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